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基本内容
资兴市实验中学背景
资兴市实验中学原名为“鲤鱼江镇中学”。2001年易名为“鲤鱼江中学”,2003年易名为“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2006年易名为“资兴市实验中学”。不难看出,校名几易,现出一条“轨迹”。这条“轨迹”,是一条“由低到高”的直线。这条直线,包含着过去与现在,也揭示出将来。
翻开学校的记载,该校的过去,是一段新旧教育体制相碰撞的历史。计划经济年代,该校在中央的包揽体系下教育资源不短缺,生源足,学校兴旺。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在社会和政府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教育资源的相对贫困和教育内部的分配失衡,学校走向了衰落。呈“V”型发展变化的“实中”,以2000年为“分界线”。
2000年以前,时值社会力量办学兴起,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许多民营学校。
创办这类民营学校的人士,很多是有市场眼光的文化人,他们认识到知识与学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甚至成为城市人谋求良好的生存状态(工作及与之密切相关生活水准)必备的条件,而国家创办教育的能力又不能完全满足一部分人受教育的要求。在国家创办的学校教育供不应求的现实状况中,有些市场观念较强的文化人看到崭新商机,纷纷投资,办起一所所民营学校。
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办学,这项明智的决策不仅在政策上对这类学校给予了肯定,而且,把更大的收益带给了急需要各方面人才的社会——更多人受到了靠国家力量无法受到的教育,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是,鉴于社会办学鱼龙混杂的局面,国家对社会办学的各项审查也是严格、认真的。这使得办学者在筹划办学校开始,就必须在师资、物力等方面做好切实可靠的准备。特别是国家为避免重复办学造成的物力、财力浪费,对要求申请办学者所开设学校的教育目标、对象、专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对整体情况做综合考虑。因此,要开办一所符合条件的民营学校,前期的经济投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样的情况,就为“实中”的崛起带来了极大的可能。
发 展
上个世纪末,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凸显出来。具体体现在个人入学的机会和受教育的不平等。有资料表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生均使用经费距离高达十几倍。耗费巨资建设的富丽堂皇、气势宏伟的重点学校和残砖破墙、难以为继的薄弱学校,常常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城市并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直接导致择校、择生现象难以遏制;而钱、权参与到教育机会的分配中,又直接导致教育更大的不均衡和不公平。
“实中”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过去其虽栖身于资兴市的工业重镇——鲤鱼江镇,但因与资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唐洞新区紧连,新区内有省级重点中学“资兴市市立中学”、市级重点学校“资兴市三中”、地级重点中专“东江师范学校”和资兴矿务局三中等颇具规模的学校,加上残砖破墙的校舍,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的大量流失及生源质量差。学校声誉每况愈下,因此也走向了衰落。
此外,鲤鱼江镇企业众多,商铺云集,经济发达。当地群众对子女接受的教育要求高,对高品位优质教育的需求强烈。而当时的“鲤中”办学却与此很不相称,有着鲜明的反差。这也是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带着薄弱状态进入21世纪后,学校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这是办学者共同思考的问题。他们感到,在目前政府治理与经营公共教育的体制不完善、能力不足的状态下。要立马解决教育资源短缺不可能。他们改变了“等”、“靠”、“要”的办学思路,决定借助外界资源来发展学校。他们建立一种“双赢双利”机制,实施“校企联办”、“教师集资”、“社会集资”、“老板垫资”等筹资办学。如“老板垫资”——向当地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借钱,借贷期20年,债务未清期内,产权属垫资方,但不得向社会出售;校方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校方提前还债,按合同约定比例减付租金;债务结清后,产权全部归校方。这些做法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改善办学条件的所需资金。从2000年至2005年,学校完成了建筑面积达6100㎡、可容纳24个教学班、有6个实验室、2个电脑室、2个语音室、20个办公室、1个多媒体阶梯教室、1个科技活动室、1个阅览室、1个楼层图书室的教学综合大楼;完成了建筑面积达6000㎡,可容纳1200人住宿的两栋学生公寓;完成了占地面积达1800㎡的3个水泥球场、1个排球场;完成了建筑面积达1300㎡的师生食堂和13500㎡的绿化面积、5600㎡的硬化美化面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兴建了校园网、豪华型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高标准电脑室、高规格语音室、为每个教师配置了手提电脑。总投资达1600多万元。学校达到省现代技术实验标准,成为“湘南学院教育学实习基地”、“湖南省皮划艇、赛艇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郴州市一流水平的示范性学校。
然而,形象崛起,远忧随至。忧在何处?忧在有80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
如何解决新的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靠学生的学费不能满足需求。
学校办学者通过对教育市场的理解和分析,决定把学校作为“事业、职业、企业”来运作。他们以股份制形式尝试着创办了一个年出栏可达600头生猪的猪场。尝到甜头后的 2007年,他们又集资80万元,扩建了猪场,新办了一个日产25吨大米的加工厂和一个日产500公斤白酒的酿造厂。从此,形成了一个校办企业集团,诞生了“富康公司”。目前,“富康”生猪成为了市场上信得过的无公害肉品,“富康”牌大米成为了当地和不少乡镇中小学的定购产品,“富康”牌白酒、保健酒成为了当地城乡家庭、单位、酒店的喜爱饮品。
“富康”的诞生,标志着“实中”教育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自身造血功能急剧增强,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短缺带来了光明前景。校长张立平介绍说:“富康米厂、富康猪场、富康酒厂为学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到今年5月,学校800多万元的债务就只剩下400万元了。照此发展下去,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在近三年内完全可以解决。”
如果把“实中”的崛起划分阶段的话,那么,2000年至2003年为调整办学思路,实现发展的第一阶段;2004年至今为不断完善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全面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增加了造血功能、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良好的经营机制、规范的科学管理、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的福利待遇制度等都建立起来。良好的社会形象、工作环境吸引 了不少优秀管理人才和教师来校任教,教学力量的进一步壮大又反过来吸引学生踊跃来校学习,使学校运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产 品
在“实中”办学者的思想里,作为学校,他们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学校的教育。学生被看作消费者,学校是向他们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的关系相比,既有着共性,又更具有自己的特性。产品﹙教育﹚做得好,无疑会受到消费者﹙学生﹚的欢迎。但是怎样才能做好,是不容易把握的问题。学生“消费”学校产品﹙接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接受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影响的过程,并把它们融会贯通、变成自己实际能力的过程。这种消费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短时就能完成的。即便是以实验的方式调查“消费者﹝学生﹞”对“产品﹝教育﹞”的反映,以及“产品﹙教育﹚”对“消费者﹙学生﹚”的作用,周期也是相当长的。同时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时间、精力、物力的付出经不起这种实验。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办学者在教育中要有敏锐的目光,准确把握社会需求的动向,积极找寻新思路,力求学校的教育符合社会的需求。社会就是学生的需求,因为他们求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学生既然是教育的消费者,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就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这是否会导致教学质量滑坡呢?学校管理者为防止出现这个问题,提出“既管‘教’又管‘导’,‘教导’结合”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他们知道,在初中阶段的普及教育中,书本理论教学尤为重要。因此,从“实中”走出来的学生,其质量都是较高的。
“实中”学生质量高,不是由纸上谈兵而来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学者倾注了大量心血。
“高效、减负、愉快教学”,是近年来他们坚持的新的办学思想。校长张立平对此有一个具体的诠释。他说:“所谓的高效、减负、愉快教学,是针对中小学普遍存在的苦教、苦学的状况而提出的,即要求教师要乐教、巧教、轻松教,学生要乐学、巧学、轻松学,领导要乐管、巧管、轻松管”。
这一基本思想的贯彻,形成了“实中”具体的、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实中”的教学模式颇具特色和先进性。如“对话”教学——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日记本中心灵的对话,卡片式的情感对话;“精讲多炼”教学——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讲,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体验的时间;“激情”教学——语言生动、声音宏亮、情绪高昂;“幽默”教学——语言幽默、表述幽默、情趣幽默,等等。这些模式的形成与运用,深受学生欢迎,为学生提供了高品位的优质教育。
透 视
“实中”的迅速崛起,不仅仅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也不仅仅是“教育经济的发展”,还是一种市场运作。
什么叫市场?对“实中”而言,是学校。在这个市场中,办学者是竞争主体,教育是产品,学生是消费者。竞争主体的状态好坏,决定产品(教育)质量的优劣,质量的优劣决定消费者(学生)忠诚度的高低。换言之,即主体的素质决定产品的档次,产品的档次决定消费者的忠诚度;办学者的素质高,产品的档次就高,反之就低。
“实中”的迅速崛起,不仅仅是市场运作,也是文化主导的结果。
办学者把教育不仅仅是当作产品,而是作为了一个品牌打造。
何谓品牌?是信誉与价值的载体。就“实中”而言,品牌是社会对学校的信誉和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价值。
价值是品牌的灵魂核心。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就是提升品牌。“实中”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品牌是文化的象征。品牌追求丰富的技术含量,品牌更需要深邃的文化含量。品牌巨大的附加值,从来就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实中”在办学实践中,既追求技术含量,更注重提升文化含量。学校设施设备的现代化,“高效、减负、愉快教学”的先进办学理念,以及所形成的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品牌中的文化含量。
品牌的全部意义,在于它不是计划的产物,而是市场的概念;不再是行政手段,而是从市场的观点去审视产品的竞争力。借用业内人士的话叫做:品牌产生市场,市场造就品牌。这一点,在“实中”的办学实践中又充分得到了证明。
“实中”这个教育品牌,其间折射出优秀文化的光芒。
强烈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信誉意识,就是“实中”优秀文化的内涵。
“实中”文化优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文化:创新文化、求实文化。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强,”这是“实中”的创新理念。办学创新、管理创新、措施创新、活动创新,这就是创新文化的载体。
“实事求是地办学、脚踏实地地工作,真心实意地服务”,这是“实中”的求实理念。改善办学条件从实际出发,优化教育从学生需求着想,提供服务从一点一滴做起,这就是求实文化的载体。概言之,没有创新,就没有全新的市场运作;不求实,就没有高品位的优质教育。
创新,浇筑了“实中”的迅猛发展。
求实,铸造了“实中”的高大形象!
“缺水——搁浅”
发源于罗霄山脉南端八面山的东江,它总是那样默默无闻。而其下游的鲤鱼江畔,却是一片高楼和厂房林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湘南有名的工业重镇鲤鱼江镇,既年长又年轻的资兴市实验中学就落座于此。
资兴市实验中学的前身是鲤鱼江镇中学,诞生于二十世纪计划经济时期的七十年代。那年头,国家一揽子办教育,啥都不用想,啥都不犯愁。房子旧了国家拨款建新的,设备旧了国家列支换好的。学校领导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然而,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数十年的风雨吹打和使用,昔日的新房变成了旧房,新设备成了旧设备。加上富丽堂皇、气势宏伟的重点中学迅速崛起,随之,越来越多的当地学生舍近求远进了重点中学;教师目睹设施越来越差和随之带来的生源越来越少,以及生源质量越来越低,也信心不足,情绪低落,又一个个地、接二连三地外流。
1997年9月,现任校长张立平来到了这所学校。面临“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景象,他产生了一连串思考:这样的教学设施,怎能办好教育?这样的学校环境,怎能留住教师和学生?
于是,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改善教育设施和环境,创办一所资兴市一流的乡镇中学 。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次又一次地跑市教育局,跑市政府,请求拨款建教学楼、师生宿舍楼、师生食堂和操场,但跑一次,失望一次。跑了多少次,失望了多少次。市财政困难,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改造鲤鱼江中学,领导一而再、再而三劝他等等。他只好耐心等待。可是,一等就是三年,还是没有等来上级拨款,学校还是“涛声依旧”……到2000年,在校学生人数,由原来的六、七百名,逐年减少到370多名。学校陷入了步履艰难的境地。
“蓄水——备航”
对于资兴市实验中学来说,1999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这一年,郴州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决定在每个县市区创办2所示范性中学。获得这一信息后,学校办学者觉得机会来了。他们立即向资兴市教育局和资兴市政府领导提出创办示范性学校的请求。没料到,上级领导没有及时明确答复。原因是:“鲤中”的基础设施太差,创办示范性中学的难度太大。
进不了创办示范性中学的门槛,就意味着失去最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办学者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鲤中”,虽基础设施差,但地处交通便利、企业众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商贸重地,具有独厚的潜在优势,将“鲤中”列为示范性中学是有把握获得成功的。
于是,办学者们一次又一次地摆条件、讲优势,一次又一次地软磨硬泡,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动了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领导,同意将“鲤中”列入创办示范性中学。
进了门槛,有了劲头。可是财政投入有限,资金缺口大,又怎样才能实现目标?执着的办学者没有因眼前的困难而止步。他们从当地实际出发,反复研究,决定走“地企联合办学”之路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他们以足够的理由,争取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市政府领导牵头下,专门召开了驻地中省地企业负责人会议,与东江水电厂、鲤鱼江火力发电厂、东江水泥厂、鲤鱼江炉渣砖厂等大中企业达成了联合办学的协议。与此同时,他们还采取了“教师个人垫资”、“向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借资”的做法,还自力更生创办了一个年出栏生猪达600头的养猪场、一个日产25吨大米的加工厂和一个日产500公斤白酒酿造厂,组成了“富康实业公司”。
“引水”要创新,“管水”要跟上,如此才能蓄好“水”。深谙此理的“实中”办学者,在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十分重视对教育资源的管理。他们对校办企业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份制运作,将米厂、酒厂和猪场、食堂、南杂店、鱼塘养鱼等按照既定的经营思路——以大米厂为龙头,带动酒厂、猪场、食堂、养鱼发展;以酒厂、猪场、食堂、养鱼促进米厂发展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分成相对独立的三个分公司,每年对“富康”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并分解到三个分公司。如超额完成任务,按超过部份的纯利润4:6提成,即40﹪用于奖励职工,60﹪用于公司继续发展;如未完成任务,则按差额部份的20﹪扣发工作人员工资。这样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使校办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使自身的教育资源不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进而为学校的发展增强了活力与后劲。
“足水——扬帆”
俗话说:“无水难行船,有水好行舟”。当今形势下,办教育也如同此理。拿“实中”来说,缺钱的日子真难过。由于没有钱,设施破旧了,想建新的,只能“望洋兴叹”;由于没有钱,设备落后了,想换先进的,只能“望梅止渴”。
那么,有了钱后的日子又咋样过?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还是精打细算过日子。
尝够了缺钱滋味的“实中”办学者,没有选择前者。他们在边融资边建设的一个个日子里,时时处处把钱用在刀刃上。做到该花的舍得花,可花可不花的不花。
办一所示范性中学,软硬件建设必须搞上去。如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学生公寓,以及其它必要的体育文化活动场馆﹙室﹚等,都要高标准、现代化,并达到完善配套。但在具体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不分轻重缓急。
建筑面积达6100平方米的、可容纳24个教学班、6个实验室、2个电脑室、2个语音室、20个办公室、1个多媒体阶梯教室、1个科技活动室、1个阅览室、1个楼层图书室的学校综合教学大楼,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对于这样一个龙头项目,办学者首先集中财力物力,毫不犹豫地实施了重点倾斜投入。
综合教学大楼竣工后,办学者没有急于教工宿舍楼的上马,而是把第一栋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和师生食堂排为了优先建设项目。
“实中”校区与鲤鱼江紧连,“出门见江,低头见水”是其真实情况。为确保在校学生的人生安全,办学者宁愿缓建其它项目,实施阶段性的重点投入,筑起了高 米、总长达 米的封闭式围墙。
硬件建设是办教育的基础,为社会提供高品位的教育质量是根本。因此,创办学校企业,实现“以校带企、以企促教”,是 “实中”办学者的目的。近两年来,他们从校办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中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奖励优生,支助贫困生和奖励教师。在“实中”,年度各年级的前三名学生,每人可得到1000元的奖金;高考上一本、二本、三本的学生及教师,每人可获得10000元、8000元、5000元不等的奖金;每年有3万元的资金,为100名贫困学生全免或部份减免学杂费;每年的校级学生标兵、年级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十佳歌手、十佳阳光少年可得到一定的奖金;凡教学成绩居全市第一名的任课教师,每人可获得1500元的奖金;一年一度的十佳教坛能手、十佳教研能手、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满意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可分享2万元的奖金;一年一次的学校教研节、德育节、读书节、科技节,有2万元的活动经费作保障。
此外,自创办学校企业以来,还在2004年,投资100万元,建立了校园网,为每个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52英寸背投彩电;在2005年,投资30万元为每个教室安装了广播系统,配备了玻璃钢课桌,兴建了百米校园文化长廊;在2006年,投资20万元,为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脑、电脑讲台,安装了资兴市中小学第一台电子显示屏,兴建了新校门和60米文化墙。
目前,“实中”的办学者,正在进行“校内公园”的建设。随着这个校内公园的建成,可以断言:一个和谐、美丽的校园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有效的组合
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每一所学校,都力图拥有资源,以求持续发展。但是,这一目标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实现。凡生存在竞争社会中的学校,如果苟安于昨天的事业辉煌,仍旧抱着原来的观念,守着过时的体制,必然会被历史无情地淘汰。换言之,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中,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坚持不懈地创新。
从“实中”教育经济的发展中不难看出,“实中”发展规划的实施,正是以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为基础,以发展教育经济来发展教育为目的而进行的。同时,它也是一个高瞻远瞩,统筹全局,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学校办学者一直以踏实的心态,对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行业发展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与研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来确定切实可行战略规划。在校办企业的管理、生产、市场营销方面实施了整合,使运作更方便、风险更小,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效益增长。打个比方来说,校办企业像一个木桶,它由各个业务板块构成,而决定这个木桶盛水量大小的是最短的那块板子。如果校办企业想从平凡走向成功,领导者必须能够发现和补齐容易“漏水”的那块木板,同时能够发挥自己业务资源中优势最大的一项,来打造竞争力。在这个力量中,战略、人员与营运流程是核心力的三个决定性要素,只有将战略、人员与运营进行有效的组合,才能决定企业的最终成功。“实中”校办企业的发展正是进行了这样有效的组合。、
“实中”,这个昔日搁浅之舟,通过发展教育经济来发展教育,已摆脱前进中的暗礁和险滩,正在向着永不干涸、永无尽头的远方驶去……
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最好的保证,是参与竞争最有力的武器,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也是如此。近年来,资兴市实验中学以塑造优秀的质量文化换来了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学校具有了强大的诱惑力、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