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移动版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句容二圣中学毕业证样本

黄州府中时期(1904-1911) 1904年,鄂东第一所中学--黄州府中学堂在黄州府试院(今地区实验学校内)创办。招一个班近50名学生。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国民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而要得到小学教员,须先办师范。为此,他曾下令部分府中改办师范。黄州府中学堂乃于1905年改为黄州府师范学堂。学生扩至2班。1907年师范生毕业后,复办中学堂,仍称黄州府中学堂。学生分文、宝两科。各100人左右。监督(校长)先后有:王仁俊(扦郑)(知府兼)、吴兆泰(星垓)、骐振(知府兼)、陈鸿翼(达九)。教员有15人。董必武(名用威)同志于1910年应陈鸿翼之邀来校任教,教英语和国文。府中学制为五年,课程共十二门: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书、体操。每周36课时,其中讲经读经每周9节,可见儒教在学校中的地位。
二、启黄中学时期(1912-1926)
武昌起义爆发,黄州府中学堂与省内各府学堂一样,无形中停办,民国元年改办第三区启黄中学。
民国建立后,废除府、州建制,乃就旧有之十府一州领域划为十一学区,黄州府为第三学区。当时,"各区中学率用原府有书院旧名,如武昌府中改为勺庭中学,汉阳府中改为晴川中学,安陆府中改为兰台中学,德安府中改为汉东中学,惟黄州府中,不用河东书院旧名,改称启黄中学,是特例耳。"(夏元漂《最近湖北教育一览》)
启黄中学,校址设在武昌胭脂山朱家巷。
三、省立六中时期(1926-1938)
民国十五年(1926)秋,省教育厅命六中迁回黄州开办,不是新起炉灶,而是将原黄冈县立初级中学接收过来,改办省立六中。黄冈县立初级中学是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先生民国十年创办的,校址即为黄州府中学堂旧址。民国十六年春,省厅通令废话止县立中学,黄冈县立初中遂为省立六中接收。校址迁至一字门外陶家巷(即今天的校址)。二十四年(1935)改为湖北省立黄冈初级中学。
黄冈县立初级中学改办六中的初期,情形比较混乱,十七年(1928)九月七日上报省厅的工作计划上说:"属校接归省办,时仅年余,在这年半期间,军事的影响,政治的变化,经济的困难,无一不是学校发展句容市二圣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校址距句容城南9公里的二圣集镇,104国道东侧,交通便捷。二圣中学创办初校址在二圣镇西城长庵庙,后移至义成桥粮库,办学规模为两轨。1960年下半年正式迁入现校址,办学规模为四轨。
 
二圣中学创办初校址在二圣镇西城长庵庙,后移至义成桥粮库,办学规模为两轨。1960年下半年正式迁入现校址,办学规模为四轨。1970年学校增设高中部,1979年撤销。1992年8月原圣南中学并入二圣中学,办学规模为八轨,2001年8月又因乡镇区划调整,原三岔中学并入二圣中学,办学规模扩大到十二轨。学校于1985年实施“一无两有”工程;1992年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2000年实施教育现代化;2001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
 
学校占地面积近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1580平方米,石砌围墙长950米。学校建有三幢教学大楼(4210平方米),两幢教学辅助楼(1940平方米),一幢师生服务楼(700平方米),二幢学生住宿楼(含学校食堂共3550平方米),一幢教职工住宅楼(1050平方米),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学生电脑房,三个理化生实验室,两个师生图书阅览室,250米跑道的体育运动场。
 
学校在职在编教职工103名,(19名退休教师),其中高级教师6名,镇江市骨干教师1名,句容市骨干教师3名。全校共有25个班级,1222名学生。
 
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易被人忽视的空白的墙壁,转化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阵地。在教学区内悬挂伟人名人像100幅,名言警句200条,对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从科学和人性化的角度构建学校环境,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特点。鲜花绿草,点缀其间,或娇艳无比,或含苞待放,或青翠欲滴,花香宜人,绿意盎然,花坛中的名言警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师生在校园内能感受到大自然清新的气息,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化。遍布校园的百余块行为指示牌时刻无言地纠正着学生的不良行为。的障碍。校长之更替已历五次,则教职员之进退更不可纪。在这种混乱状况下的六中,过去的成绩当然未有。今年二月王(治孚)校长接办时,黄州附近伏莽四起,赫壁西山密布愁云,教务上之困难当可知矣。"这种状况虽逐步有所改善,但仍不令人满意。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