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移动版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江西省南城一中毕业证样本

江西省南城一中毕业证样本图由江西省教育厅、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发放,如需查看样本点击【江西省高中毕业证样本】。
1949年5月10日,人民解放军攻进建昌镇,6月南城获得解放。南城县人民政府根据需要改组县立初级中学领导班子。指派县教育科长张成哉同志负责筹建并兼任南城县初级中学校长。南城师范,县立初级中学的师范生并入临川师范。两所学校的初中生合并后组成南城县立初级中学,不久学校更名为江西省南城中学。校址设在南城乡村师范校舍内,(即益王府,现实验小学内)。县立初级中学在考棚的校舍腾给小学用。改组后的一中有学生五百来名,教职工二十余名。由于解放不久,学校除负责正常教学外,还要协助政府开展查田完产,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为配合搞好政治运动,学校组织了秧歌队、腰鼓队,演出"兄妹开荒"等戏剧,进行宣传活动,特别是大型歌剧"白毛女"采取师生合作方式取得很好的效果。解放军483团官兵看了歌剧"白毛女"后,深受感动。战士们"牢记血泪仇、不忘阶级苦"的口号声当即响彻(剧场)上空。
 
1954年江西省南城中学兴办高中,招收广昌、南丰、资溪、黎川、金溪等地学生,学校成立了医务室,有了专职医护人员,成为抚州地区第二所完全中学。这年,金溪中学林树善与南城中学余仰高互换位置。林树善调任南城一中常务副校长。1957年南城中学有了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志华)。
 
1955年学校开设俄语,由王修藩执教,后增加留校学生邱世庆讲授俄语。俄语课开至1966年"文革"才停止。1977年学校秩序正常后,南城一中的外语教学语种改为英语。学校开设的课程有语文、物理、化学、俄语、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动物、植物、政治、劳动、体育等。1966年前学校有一块劳动基地,有农工专门指导劳作,学生每周必须参加半日生产劳动,以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思想。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南城中学校长赵令元到职仅3个月(57年8月--10月)即调回临川中学并被划为右派分子。所幸学校未停课,教师一边反右,一边上课。学校的秩序还是正常的。当年南城一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离校。这届毕业生85人参加高考,43人被录取至大专院校,升学率达50%,高于全国平均数。这一届学生中有许多日后成为国家栋梁,为祖国作出很大贡献,如邱定蕃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治华为军科院研究员(将军),项弋平、王桂林成为研究员、教授等等。
 
1958年,为实现经济大跃进,举国上下开始全民大炼钢铁。南城一中学校炼钢铁总指挥为副校长林树善,学校团委推荐学生代表罗齐贤参与领导炼钢工作。学校年青教师,力壮的高中男生日夜奋战在高炉旁、拉风箱、上矿石、扒炉渣,出含铁熔液。部分体力较好的学生由教师负责专事挑炭,运矿石等工作。凡干不了重体力活的则去砸矿石,靠人力把矿石砸碎至(3cm大小)。据说只有如此,才能将矿石中的铁成分熬出来。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铁没炼出来,书也没读成,但人得到锻炼,至少知道木炭、干柴只能焖饭,是焖不出铁来的。在头脑发热的年代,土法炼不出来钢,但土法炼就的人是可以大量增产的,1959年学校办了初、高中跃进班各一个,初二可以跃入高一、高二学生可以跃进至大学。
 
1959年建昌镇修建纵贯南北的盱江大道,原南城县立初级中学(考棚)校址,建郡中学,省立第十一中学(老湖坪)校址大部分被占。盱江大道从金斗窠旁穿过,从此,南城中学则处于盱江大道和体育路的交汇处。1960年,于茂生同志任南城中学党支部书记,学校由益王府迁入金斗窠。
 
1961年学校搬迁结束,益王府的校舍留给南城第三完全小学(今实验小学)。1975年于茂生同志再次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时,买下紧靠体育路的十余亩地,三口水塘,扩建了教学区。从此南城中学有了直接通向体育路的北大门,南城一中占地面积达102亩。全校师生积极参加了1959年修盱江大道和1975年扩建教学区的劳动。南城中学教学区就是老校友一手一锄开挖填出来的。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