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毕业证样本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是西城区一所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高中部位于什刹海西侧柳荫街 27 号,初中部位于鼓楼西大街148号。高中部东临恭王府,西接庆王府,是康熙皇帝第十五子愉郡王的王府,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醇贤亲王奕譞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搬入府内,故称之为“涛贝勒府”,是一座清代皇家的显赫庭宇。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办学已有80余年的历史。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名存实亡,清王室的王爷、贝勒们开始了变卖府中的古董玩物的潦倒的生活,涛贝勒府的主人载涛亦是如此。民国十四年( 1925 年),载涛将贝勒府以16万美金长期租给罗马教廷开办公教大学(即后来的辅仁大学)以维持生计。公教大学初期先设大学预科,始称“辅仁社”; 1927年,经北洋政府批准试办大学本科,正式定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 1929 年呈请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更名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 原主持校务的著名教育家陈垣先生正式出任校长。 1929年6月,辅仁大学为了培植自己的良好基础, 决定停办预科,改为三三制附属中学。高中部随大学部设在李广桥西街10号(即今柳荫街 27 号现校址)涛贝勒府,初中部暂设在定阜街3号,校名定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此为北京十三中前身之肇始。著名教育家、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兼任附中校长。1930年,9月,辅仁大学迁入府邸南部新建的教学楼,将原府邸北部校舍全作为辅仁附中(包括初、高中)所用。之后不久,辅仁大学另选址筹建附属女子中学高中部,故将原附中改设为附中男校,更名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附属男子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辅仁大学及其附中,辅仁男附中更名为“国立辅仁大学附属男子中学”; 1951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辅仁男附中改由北京市教育局领导,被命名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从1929年至今,学校历经苍桑变幻,已在这里度过了八十余个春秋。如今,坐落在王府中的十三中高中部,完好地保护着约3400平方米的古建筑:庄重的大门,深深的庭院,参天的古树,葱茏的花木,曲折环绕的长廊,威严肃穆的石狮,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的数进院落及建筑群,雕梁画栋的正殿、配殿,古朴典雅的配房、罩房,风韵各异的戏楼、花园、花厅、垂花门、假山、太湖石、水榭、假山……王府原貌犹存,风采如故,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高科技的设施设备交相辉映,构成首都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
十三中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师资雄厚,教学成果突出,高考成绩稳定在市、区较高水平,多次进入北京市前十名行列,每年都有优秀的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有十一位院士曾就读于我校。现在,学校秉承辅仁附中“公诚勤朴”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毕业学生满意,在校学生家长放心,社会各界认可”的办学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为习惯规范、思想品德高尚,学习基础扎实、思维品质优秀,审美情趣高雅、心理身体健康,兴趣爱好广泛、特长初步形成,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拥有快乐人生态度的人”。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设有物理实验室5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3个,生物标本室1个,组培室1个,美术教室2个,音乐教室1个,多媒体语音教室2个,计算机房2个,微格教室1个,汽车模拟驾驶教室1个,天文观测台一座。还有900平方米的地下健身房,200米塑胶环行跑道,藏书近10万册的图书馆。学校有高中教学班 24个,初中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1500多人。除国家课程外,学校开设有几十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第二外语(意大利语、日语、俄语、韩语)、形体课、模拟联合国等。学校还非常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多名同学的科技项目在国际、全国和北京市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双拥共建标兵单位”、“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模范教工之家”、“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
风雨沧桑,庭院依旧,古老的王府,教育的殿堂。从辅仁附中到北京十三中,伴随着幸勤的汗水,伴随着新人的成长,这座王府承载着一代一代学子的憧憬和希望,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脚步,刻录着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所名校栉风沐雨一路走来的奋斗足迹。十三中将一如既往,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良好的校风,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举措、新的成就在古老的王府里撑起一片教育的天空,通过让今日的耕耘去迎接更加烂漫的春天。
|
- 上一篇:扶绥中学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恒大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