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第二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
永嘉二中座落于岩头镇屿山南麓,前身是“永嘉县私立济时初级中学”,创办于1938年7月,徐石麟先生为首任校长。学校董事会会员有徐甫、徐永轩、徐炯斋、陈修仁、陈云扉、李仲芳等人,陈修仁先生为会长。1941年12月31日,经原国民政府浙江省教育厅核准立案,准予正式开办,并颁发校铃到校,校董事会决议以此日为校庆纪念日。学校现为“温州市重点中学”、“温州市文明学校”。
初创时,校址设在县立枫林小学内。1939年6月,渠口新校舍动工兴建,1940年8月,开始迁往渠口村。1950年春又迁到现校址岩头镇。
1939年4月,校长徐石麟让贤辞职,校董事会议决聘请瑞安金嵘轩先生为第二任校长。后继任校长是陈修仁、徐石麟、陈应如诸先生。解放后,永嘉县人民政府委任陈虹东先生为校长。1956年本校改为公立学校,继之以何经祥、周兆元、陈则顺、胡方瑾(县委副书记周春和兼校长)、李象宣、谢立新、郑继永、郑九娄、陈岩臣、陈鸿儒、毛光寿、金建武同志,为校长或党支部书记。
本校校名屡易。1956年改为永嘉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命为永嘉中学。1960年又易名为永嘉二中学。(1970年2月至1972年8月改校名为岩头公社中学,校革委会主任由岩头公社党委书记郑洪福兼)。1977年5月本校易名永嘉县岩头中学,1991年撤区后,改校名为永嘉县岩头中学。1998年更名为“永嘉第二高级中学”。
本校规模不断增大,刚创办,仅1个班级50名学生。1939年2月,增招初中一年级2个班100名学生。1941年2月,胡荣铨先生创办于碧莲的“瓯北补中”191名初中学生并入本校。1945年9月,学校增开高中部,招高中一年级新生17名。次年2月,因经费限制和高中班人数太少,高中班学生并入乐清县乐城中学。1946年11月,省教育厅长李超英莅校视察,并拨给学校一套图书和理化仪器。1947年2月,永嘉县简易师范枫林分部二、三年级4个班并入本校,分设初中部和简易师范部。是年8月,简师四年级学生30多人并入温州本部学习,本校在渠口招收简师新生2个班、初中新生2个班。新中国诞生后,学生纷纷参加革命,人数锐减,当时全校学生数仅95人,教职员14人。
1954年,学校发展到9个班级,在校学生507人,教职员增到30人。1956年,县政府拨款4万元,在岩头校园兴建一幢12个教室的教学大楼。1958年秋增设高中部。1962年“永嘉八初”(即枫林中学)并入本校,共有班级13个,在校学生720人。1970年2月学校教师纷纷下派到岩头区各公社创建初中,本校教职工减到21人。1984年8月至1991年7月,本校管辖岩头区11所乡镇中学。1988年,学校开设卫生和种养职高班。1990年,全校共有16个班级,994名学生,教职员工76人。1998年9月,全校共24个班级(其中初中10个班),1347名学生,教职工87人。文革后,高中学生向原岩头、岩坦两区招生,初中学生向岩头镇所在地招生,少量向岩头全区招生。按县府计划,1998年起停招初中生,至2000年本校成为24个班级规模的高级中学。 现有班级36个。
近几年来,学校新建了教学、实验大楼和教工宿舍(并有38间店面),校产与教学设备不断充实,体育器材、卫生保健设施良好,并创建2个屋顶花园,学校环境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永嘉二中治学严谨,成绩显著。创办伊始,浙南著名教育家金嵘轩校长就规定“整、齐、勤、朴”为校训,制订35个治校实施细则,实行导师制,和谐发展“智、德、体、群、职”五育,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济中毕业生后成为专家学者的就达400多人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楠溪江两岸的时候,永嘉二中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迎接挑战,全体师生“不须扬鞭自奋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台阶,再展辉煌。初中毕业会考和中考成绩多年获全县第一名。省高中结业会考成绩1991年获市前茅,1991年和1994年两年度物理会考合格率100%,1997年度英语会考合格率100%,与温州中学并驾齐驱。1995年中专、普师、省重高上线72人,高考上线78人其中本科9人,李大兴同学以598分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近年来高考成绩不断提高,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永嘉二中制订“正、成、竞、拓”为新校训。在德育工作中,坚持“六个一”,即抓好一支德育工作队伍,举行每周一次升国旗仪式,采用一个最有效的动机激励法,创好一个德育基地(中国工农结军十三军政委金贯真烈士墓就在校园内),建立一套德育工作制度,搞好一个竞赛。同时积极开发教育资源,拓展德育途径,促使德育工作“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
学校重视文体卫生工作,认真上好体育课,坚持“两操两课一活动”和每年一次田径运动会,以“达标”为中心的体育活动。1978年、1979年被评为省级体育卫生先进集体;1985年获省级“班班有歌声”比赛二等奖(指导师夏志强)。1986年荣获温州市首届音乐知识大奖赛一等奖,周东良老师被评为市一级指导师;1988年至今,多次荣获省级体育达标先进集体。胡送友、金伟珍老师多次被评为省体育先进工作者。
课堂教学坚持把灌输型转变为启发型,努力培养适应“三面向”的创造型人才。校领导意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出路在于教科研,为此,加强了教研组建设(1996年9月建立了教科室),制订优秀教研组评比条件,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教研组评比和对教师两次“教学五认真”检查的制度。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做到“五个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又是本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全校课外兴趣小组27个,其中最突出的是“楠溪江文学社”和体育训练队。几年来,文学社有138人次在报刊、电台、书籍上发表作品,287人次获县级以上奖励。1995年5月学校荣获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热爱祖国,做四有新人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 1995年与1997年,楠溪江文学社二度被授予“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称号;社刊《江风》两度荣获全国中学文社团优秀社刊二等奖、一等奖。1998年4月,在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我校被评为优胜组织奖。2000年楠溪江文学社被授予:“全国校园文学社团百面旗”,2002年校刊《江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样板社刊报”,2003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中小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报”,2004年文学社志为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团体成员,2005年文学社被评为“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并在“2005年全国优秀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2006年荣获中国教育报刊中小学小作家作文大赛集体一等奖。
我校的搬迁工作已经启动,三五年后一座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40亩,拥有50个教学班,2500名学生的集花园式、环保型、信息化的新校园将在楠溪江畔崛起。
|
- 上一篇: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宜宾怀远中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