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移动版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证书样本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证书样本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上应大”,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高校。学校先后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100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首批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重点建设单位、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连续九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18、2019年连续2年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中位列“应用技术型”第一。
 
学校创办于1954年,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2016年经由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1428亩。校园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是“上海市花园单位”,2015年徐汇校区被列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学校共有19个学院(部),4个协同创新联合研究院。拥有本科专业51个,涵盖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艺术等七个学科门类;1984年被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一级学术型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类别6个,其中化学工程专业学位领域被列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
 
全校全日制在校生18164人,其中高职生541人,本科生15791人,研究生1715人。现有教职工16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5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4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97%;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 3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53.72%。
 
学校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现有国家一流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专业8个,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6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9个,目录外应用型本科专业2个。与上药集团等企业联合建立了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拥有“都市轻化工业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香料香精实验教学和轨道交通运行与安全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两届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0项,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强,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有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其中3个学科分别入选上海市II类高原学科和IV类高峰学科。获批“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对接上海“美丽健康”产业、“上海制造”和“上海文化”品牌等行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香料香精化妆品与绿色化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以及与工科深度协同的设计与文创等三大学科专业群和学科生态建设,向相关行业领域延伸,围绕行业发展的全产业链,着力打造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支撑链。
 
近五年共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20余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5年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首次发布的“中国大学专利技术转让排行榜100强”排名中学校名列全国第54位,在上海高校(含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列第6位。2016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上海市和企业共同资“联盟计划”项目获批数连续八年稳居全市高校首位。学校与全国30多个城市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建立多个产学研工作站或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有4个实体研究院: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东方美谷研究院”,支撑化妆品支柱产业;与上海科学院合作建立“上海高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为新能源材料、物联网、智能交通等研究成果转化搭建平台;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金华花卉苗木产业研究院”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与河南省鄢陵县人民政府联合建立“鄢陵花木产业研究院”,支撑花卉苗木支柱产业。
 
学校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0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等国高校举办了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等4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三年选派了200多名教师赴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143名海外教师来校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校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应用型学科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产教融合为路径,努力将学校建成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