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移动版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缙云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

缙云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
 
缙云县第二中学简称缙云二中座落于县城五云镇好溪之南,服务于周围的水南、建设、三里、杜桥、洋岙、湾潭、桥头、詹山、谢山和洋潭头等村及各地进城务工子女的适龄学生。其前身为缙云县水南学校,始建于1977年,校址五云镇大桥南路6号,学校分设为初中部、小学部,为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1978年7月高中因硬件缺乏停办,部分高中教师调离,保留初中和小学部,仍称水南学校。1978年至1984年,在县体委指导下,开办少体校(班),培养了一批运动尖子,在地区、县运动会上频频夺魁。李月燕同学参加1983年省田径运动会获女子乙组800米第二名,朱菡在1982年地区二届田径赛上获女子组800米、1500米、3000米三个第一名。1983年,学校全面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先后成立了20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年底科技作品4项获省级奖,20项获地县级奖,学校荣获县、地区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84年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被省教委评为农村初中实验中心先进集体,《丽水日报》、《浙江教育》分别报道学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1983年1月,叶一峰三兄妺事迹传开后,《浙江日报》、《中国少年报》、《人民日报》都作了详细报导。共青团省委、团中央少工部派员专程来学校了解他们的优秀事迹,并授予三兄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叶一峰同学被省教育厅评为省三好学生,并代表省少先队出席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受到当时共青团中央书记胡锦涛的接见,并合影。胡锦涛同志特别为叶一峰签名留念。1983年9月,蒋晓珺、郑晓慧、陈蓬、蔡建贞、周哲兵、陈建珍等女同学组成湾潭学雷锋小组,每周末到上湾潭服务孤寡盲老人田法菊,一直坚持不懈。1989年12月县委宣传部、团县委、教体局联合发出《关于向湾潭学雷锋小组学习的决定》,指出缙云二中湾潭学雷锋小组是全县继叶一峰三兄妺之后的又一先进典型,号召全县青少年向他们学习。
 
1985年3月水南学校初中、小学两部分开,小学部分独立为水南小学,初中部下半年招收高中2个班成为缙云县第二中学,一所完全中学,隶属县教体局直接领导,有班级16个,学生839名,教职工60名。2005年1月被省教育厅核准为省三级重点综合高中。2011年8月,本校高中部撤并到缙云中学仙都分校,高中大部分教师和高中全部学生撤走,保留初中部,仙都初中并入本校。2012年8月,学校成为缙云县五云街道中心校和教育联盟牵头学校,下属有水南小学、城北小学和县城16所民办幼儿园,七里小学和仙都小学属教育联盟学校。缙云县第二中学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086人,在职教职工115人。校园占地28682平方米,建筑面积14127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先进。专任教师中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78人,大专学历3人,合格率达100%;中学高级教师26人,中级职称61人。获省市县教坛新秀17人,学科带头人5人,省市县优秀教师19人,市县优秀班主任12人,市县师德楷模6人,他们教学教育经验丰富。学校先后获得“省学锋树新风先进集体” 、“市级治安安全单位”、“市卫生先进集体”、“市绿色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师德师风建设达标学校”、“市级团工作先进集体”、 “县文明单位”、 “县文明学校”等荣誉。
 
办学理念
办学定位:“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制度治校”;
 
“促规范,创特色,提质量,争一流”。
 
一训三风:“勤奋、合作、求实、创新”的校训;
 
“和谐,求实、严谨,创新”的校风;
 
“治学严谨,执教严明,言传身教,敬业奉献”的教风;
 
“立志,勤奋、善思、乐学”的学风。
 
办学原则:全面育人,严格管理,和谐发展。
 
办学追求:求真务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
 
培养目标:尽可能多地培养具有健康人格、良好学习能力、一定科学文化道德素养、较强持续发展潜力、深受高一级学校欢迎的学生。
 
工作思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指示精神,以“明目标、讲团结、重过程、盯细节、抓落实、求突破”为工作原则,以“创建一流现代化特色学校”为契机,通过狠抓教学常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过程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各处室的“参谋、调度、监督、指导、服务”的作用,实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良好教风和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目标:
 
1.抓常规,强化教风建设;
 
2.促学习,发挥教学骨干的带头作用
 
3.重研究,增强课堂实效。
 
4.促转变,强化学风班风建设
 
5.建团队,提高中考竞争力
 
6.突重心,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特色
学校扎实推进“一校一品”教学特色创建活动,传承湾潭学雷锋光荣传统,立足学校实际,推出“学雷锋”为本校特色教育,打造属于二中的办学亮点。学校以学雷锋为特色教育,组建文艺小分队,即学生婺剧文艺演出服务队。因此,学校将婺剧进校园的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精品名段欣赏、黑板报宣传婺剧文化、上婺剧课以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熟悉婺剧音乐,了解婺剧的历史、曲调和行当等知识,培养学生对婺剧的兴趣爱好。并组建了教职工民族乐队(锣鼓班),购置上万元的设备,配合学雷锋婺剧文艺演出服务队定时到福利院、湾潭、洋岙、詹山等地为孤寡老人表演。而且,学校还开展“校园婺剧名星评比”活动、“画脸谱比赛”活动、婺剧学习心得征文比赛和婺剧艺人座谈会。同时,与县婺剧促进会结对,邀请名师指导,邀请省婺剧团派专业人员来校作讲座,精心培育新苗子及提高学生婺剧文艺演出志愿队成员的整体水平。这不仅是跟缙云县的“三大文化”相合,传承、弘扬婺剧文化,培养婺剧后继苗子。也是以生为人本,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举措。这种素质教育的形式,有校园特色,尤其是赋有新意地通过学雷锋兴趣小组传播婺剧文化,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和顽强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促进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提高。1991年夏,文化局举办卡拉OK大赛,郑佩钦同学获唯一的特等奖。1993年,学校荣获中小学生元旦文艺会演一等奖。1996年,元旦县文艺汇演,舞蹈《梅娘情》获一等奖(只取一个)。2009年,获丽水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丽水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2010年荣获丽水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绿谷之秋”文艺汇演,节目《鼓舞青春》获一等奖、《踏雪寻梅》获二等奖。2011年12月,音乐老师丁晓虹、周武玲和潘颖排演的25位婺剧学生表演的婺剧《花头台随想》在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决赛荣获一等奖。2013年5月,丁晓虹、潘颖和周武玲婺剧组合《拾玉蠋》荣获市绿谷之秋文艺汇演一等奖。并相继培养出应新征、郑佩钦、王玲三位国家级演员,艺苑之花已经初步绽放。
 
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坚持“以德育人,和谐发展”,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求真务实、精细管理,以“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为办学追求;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师为本,构建整体优化育人系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师生的和谐发展。在现代教育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校情,挖掘潜力,找准突破口,以确立科学、立体、健康的育人模式为核心,以构建适合本校的特色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为两翼,以建设一专多能型教师团队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内涵发展,重视科研,规范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