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移动版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镇江第四中学毕业证样本

 
镇江第四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师资力量
 
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44人,二级教师1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99%,在职党员30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41%。
 
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 学校办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多年努力,学校已具有一定的办学优势 镇江第四中学
 
1、学校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为祖国建设和人类进步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良好的传统和上乘的质量,在市内外享有名望,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
 
2、在较长的时间内,学校曾是一所完全中学,因而熟悉和了解整个中学阶段六年的办学目标及要求,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的办学规律,对初中办学具有良好的预见性、超前性。从物化条件来看,完中的教学设备,能够充分满足初中的教学要求,
 
3、学校处于城市中心,具有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适中的路途,周边社区居民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生源质量不至于过差,并对初中教职工在此环境中工作具有吸引力。
 
4、学校师资整齐,年龄结构合理,新手极少,几乎人人能够顶岗胜任,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历经验,教学业务基本成熟,绝大多数教师热爱学校,安心在学校工作,教师队伍比较稳定。
 
5、学校已完成整体改造,校园整洁,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校园周边环境良好,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与家长对子女就读学校的要求相接近,是市民向往的学校之一。
 
6、经多年努力,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除了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外,学校的德育工作和体育工作在市内外颇有影响,尤其是家长学校和排球运动项目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二)学校存在以下方面不足
 
1、高中整体剥离和中止改制试验,学校成为公办初中后,部分教职工思想跟不上学校转型的步伐,情绪尚未进入高涨期;公办初中的经济条件和福利待遇与学校原先相比存在较大落差,部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2、少数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动力,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吃苦精神,奉献意识有待提高和增强。
 
3、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陈旧,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对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缺乏热情,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
 
4、学校缺少名牌教师,缺乏学科领军人物,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偏少,各学科挑大梁的带头人明显不足。
 
5、学校改为公办初中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部分教师一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和有效管理成为困扰部分教师的新问题。
 
6、学校过去在完中阶段对初中的办学策略至今仍发挥后显影响力,制约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影响着学校很多方面的具体工作。
 
二、学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及面临的挑战
 
(一)学校地处城市中心,加之悠久的办学历史,一直以来保持着的良好的办学成绩,使学校的办学和发展得到市民的关注和支持,也会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并理应得到高一级学校的帮助和关心。
 
(二)学校目前仍处于我市的经济、文化中心位置,有利于学校汲取城市文化圈中的各方面营养来充实自己,更好地发展自己。
 
(三)学校与多所初中校以课改联动校、课题协作校、区域合作校、城乡联谊校等形式联系在一起,与多所小学以小学初中学科衔接等形式合作在一起,与施教区各社区以共建形式联谊在一起,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渠道畅通,学校获取信息,学习经验,借助外力的氛围良好。
 
(四)学校从改制完中变为公办初中时间不长,是公办初中行列中的一员新兵,许多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兄弟公办初中相比工作还不成熟,差距明显。近年来,市区公办初中发展势头强劲,尤其东区几所公办初中经多年办学,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并抓住了市区公办初中、民办改制初中重新布局,“洗牌”的机遇,迅速提高了办学质量,对我校“争做市属公办初中排头兵”形成了有力的冲击,构成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五)我校施教区生源质量理应不差,但由于众多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长择校意识强烈,致使优质生源大部分外流,学校生源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来之社会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期望并不会随之降低,因此学校办学面临较大的压力。如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包括一些非常规措施,师生不能付出更多辛劳,将无法获取超常的质量效益,学校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必须“三个面向”指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确立育人是办学的根本,质量是办学的主题,教师是办学的基础和关键的思想,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镇江第四中学
 
二、学校的办学理念
 
1 、以人为本,对学生终生负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行,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2、立足实际,因人制宜:面对生源质量变化的实际,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入手,构建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框架体系,在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渗透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3、学教和谐,知行统一:坚持以教师、学生为本,相信师生,依靠师生,构建尊重的氛围,倡导平等的教育观,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服务。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知行统一。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教和谐。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创新意识。
 
4、建立自信,学会学习:关爱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对暂差生要给予帮助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让自认为失败的学生走出阴影,弘扬个性,发展特长,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和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找准自身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纠正,学会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的近期目标
 
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办学规模达三十个班左右,争取成为一所理念先进、管理优化、设施先进、校园精致、质量较高的特色初具的市属公办初中学校的排头兵。
 
二、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
 
1、学校管理目标:
 
管理制度齐全,管理体制先进,管理机制有效,管理层级减少,管理过程细实,考核、评估严格,扬先汰劣落实,管理绩效良好。
 
2、队伍建设目标:
 
三年中完成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其基本要求是:师德良好,爱生敬业,教艺精湛,吃苦奉献,顾全大局。三年后,学校要有一批教学骨干脱颖而出,拥有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1~2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以上,并有一批教师在市内知名。
 
3、教学质量目标
 
教学质量要努力保持稳定,中考各项指标要力争在市属公办初中处于领先位置,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省、市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4、办学特色目标
 
在保持和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和排球运动项目等优势的同时,努力创建教学特色,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提炼出优质教育的“新个性”,形成德、智、体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办学特色。
 
5、教学设施目标 镇江第四中学建校70周年
 
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达省颁标准,建成创新实验室,丰富学校网站资料库,提高校园网的使用效率,教师达到一人一机,新建微机教室一间,实现每年级一间专用微机教室,建设专用音乐、美术教室。
 
三、培养目标
 
学校培养的学生总体要求是:发展全面,素质高、能力强。
 
即:造就基础扎实,特长明显,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四、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
 
(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见成效,通过镇江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校考核验收,继续抓好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和礼仪教育。
 
(二)年级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管理扁平化结构基本实现。
 
(三)备课组量化考核机制更加健全,备课组逐步成为学校对教师业务管理的主要职能组织。
 
(四)全面推广“讲学稿”课题和“分层教学”课题,着力探讨和研究“讲学稿”教学方法和“分层教学”教学方法的操作性问题和实效性问题。
 
(五)《网络技术在中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开题。
 
(六)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选用好专任心理健康教师,科技创新辅导员,对教师开展师德、业务校本培训,开展第二轮“三大活动”
 
(七)实行“一评三考”(评师德,考试学科知识,考核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考核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基本形成,初见成效。
 
(八)建设自主创新实验室,教师每人配备微机,建设学校网站,提高校园网“三服务”功能,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教学常规装备按省颁标准配置齐全。
 
(九)初一学生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
 
第二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
 
(一)学校继续抓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着力在做人习惯与学习习惯上有较大进步,各年级将行为习惯暂差生控制在2%以内。
 
(二)年级部形成学生全过程管理的有效机制,围绕学校的管理目标,开展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年级部管理模式初见成效。
 
(三)学稿”教学方法和“分层教学”教学方法覆盖全部年级和全部学科。形成学校有“新个性”的教学主要方法,并形成初步经验。
 
(四)教师队伍整体优化,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习型教师群体初步形成,有一定数量教师在市内知名,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达到10名左右。
 
(五)各项研究课题正常开展,进入中期评估。
 
(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实验室投入使用,学校建立特长生评选制度。
 
(七)学校的社团活动、体艺活动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八)建成第三微机教室,建成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设立电子大屏幕,增强校园现代化气息,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一)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效显著,进行评估总结,形成经验。
 
(二)年级部管理模式,备课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层级精简,管理重心下移改革的初步总结,形成经验。
 
(三)《网络技术在中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题,学生礼仪教育课题,“讲学稿”教学课题,“分层教学”课题等均进入首轮结题,全面总结,积累资料,形成经验,汇集成册。
 
(四)各学科编印校本教辅资料,校本课程编印成册。
 
(五)学校全面发展教育办学特色基本形成,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分别继续以一个中心、两项课题开创新局面。
 
(六)完成学校教师队伍培养三年目标,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七)学校管理进一步强化、细化、优化,教学质量列市属公办初中前茅,学生德、智、体和谐发展,全面素质提升,学校办学得到社会认可,完成争做市属公办初中排头兵的创建目标。
 
实施策略
一、实施优化管理策略
 
以新学校观和管理观构建和谐校园
 
(一)“以人为本”营造平等、团结、尊重的学校组织氛围。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来确立新的学校观和新的管理观,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学校组织的作用就是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的氛围,校长尊重教师,以教师为本,教师才镇江第四中学会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
 
(二)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新课程的课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现存的各项管理制度,以与时俱进的态度进行增删修改,为在强化管理基础上逐步向优化管理过渡,提供完善的制度规范。
 
(三)依法治校,以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来规范办学行为,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要严格执行“三从严、四规范”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遵守“八要十不”的教职工职业规范的具体要求。
 
(四)继续大力开展弘扬一种精神(吃苦奉献精神),增强两个意识(质量意识、主人翁意识),解决三个问题(工作责任心问题、工作热情问题、工作积极性问题),提高四个认识(责任感、使命感、急迫感、危机感)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为学校战胜困难,迎接挑战,争取发展打好思想基础。
 
(五)实行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畅通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渠道,要以教代会为载体,通过校务公示栏、校园网等形式公开校务,凡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均召开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通报情况,争取教代会讨论通过,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切实维护教职式的合法权益,提高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热情。
 
二、实施优化队伍策略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一)认真做好教师培养工作,要采取措施引导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振奋精神投入到继续教育,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学习和掌握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活动中。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实际上课,教研活动、校本培训,专家指导等途径,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要认真开展“三大活动”,每学期开展“五个一”活动,推动教师专业进步。要将学校教育科研作为促进教师成长、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措施,形成学校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学校会同有关部门推荐读书内容,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读书活动,不断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引导教师,使教师获得专业支撑,提升理论水平和思维层次,避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落后的教学行为。每个教师都必须在读书活动中,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定期提交读书心得,写出有一定水平的“教学反思录”。
 
(三)开展多层次培训。要努力搞好以拜师结对、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说课、开课、评课,专题讲座,专家辅导、“教学沙龙”,“教育论坛”等形式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此外,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培训教师,如“升本”、“考研”、“骨干培训班”等,三年内,还将以英语学科为主,选派6名以上教师出国培训。
 
(四)推进名师工程。要大力营造名师成长氛围,激励教师脱颖而出,要继续做好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评选工作,每年对校级骨干教师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要新开校级“学科把关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要对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量身定制名师发展计划,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促其迅速成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改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在“一评三考”的基础上,引进发展性评价机制,逐步实行综合性评价,评价与奖惩、任用、评先等挂钩,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敬业爱生,成长进步。
 
三、实施校园文化策略,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一)努力培育“四中精神”。 “四中精神”是:1、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奉献;2、学校对师生为争取一流教育教学质量而给予的全力支持;3、领导、师生坚定有力的团队精神;4、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二)加强“三风一训”教育和建设。要突出进行“三风一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师生能牢记校训,实践“三风”,形成讲“三风”,树“三风”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要在精致校园建设的过程中,突出环境育人的功能,环境布置要显示人文气息,环境建设要渗透文化品位。要将校史陈列室、黑板报、电视台、广播站等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好,显现出传统与现代结合、朴素与高雅并存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以“三大节”来带动校园文化建设。要继续坚持每年举办校园体育节、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和校园教学节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弘扬主流文化,摒弃文化糟粕,让学生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文化品位,受到美的熏陶,得到高雅的心灵升华。
 
(五)弘扬健康向上的学生文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与特长。学校的电视台、广播站、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社、摄影队、记者团要定期安排活动,吸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创造健康向上的学生文化,自觉抵制和批判网络颓废文化。
 
(六)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要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班级文化,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制作班级墙报,形成班级精神和班级特色,把班级建成学生成长的绿洲,展示才华的舞台,落实德育要求的阵地和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四、实施课程改革策略,走科研兴校之路
 
(一)增强干部、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校级领导及各职能处室在推进课改工作中的目标、职权和任务。本着“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案例研究、自我反思”的原则,引导广大教师“以问题为课题”,多在“研”字上做文章,在“行动”上下功夫,把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建设成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基地。
 
(二)创新“引智”机制,形成课改合力。树立大课改观念,跳出学校抓课改,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争取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赋予家长委员会在课改实践中的职能。聘请有关高校的课改专家、市教研室有关教研员和相关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调研、指导课改工作,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校课改顾问队伍。
 
(三)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扶持力度,制定选修课程的开设规划,全面提升校本课程质量和效益,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校本课程体系。适时举行课改成果展示活动,认真梳理以往工作,发现典型、克服落差、整体推进,促进课改推进与课堂效益提高相得益彰。
 
(四)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的功能作用。把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整合,与教科研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网络校本教研的特色,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突出教育信息化对教科研的支撑作用。
 
保障措施
一、振奋工作精神
 
要认真学习新昆山精神,增强工作中的创新意识,要树立追求卓越的信心,坚定挑战一流的勇气,既要多谋善断,当机主断,也要防止盲目蛮干。要敢试敢闯敢负责,不断进取,寻找和抓住机遇,坚持发展不动摇。 镇江第四中学
 
二、加强班子建设
 
要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监督保证作用。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领导和管理能力,坚持依法治校,以质立校、以德服众,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坚定办好学校的信心。要对班子成员进行科学分工,明确责职,目标分解到人,以分解目标的实现来达成学校规划的整体目标。
 
三、改革内部机制
 
继续积极稳妥的推进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职、责、权、利”相统一,并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 基本体现优质、优劳、优酬。根据新的时代要求,依据适用、高效、删繁就简的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重构学校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的导向、激励作用。
 
四、实施内涵发展
 
坚持主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不动摇,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从理念与精神、制度与体系、实力与质量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取得新的发展。
 
五、构建校评制度
 
构建校本评价机制,成立学校规划评价小组,人员来自学校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社区和家长代表等,每学期根据学校规划进行阶段评价,并提交教代会。通过校评,使得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氛围。
 
其它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觉悟较高,基础知识扎实,基本能力强,生理心理健康,且有较高比例的学生进入四星级以上高中,并具有发展潜能;使培训出来的教师师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学科功底厚实,专业知识系统,与本学科有关的相邻学科知识面广且新;基本能力强,专业能力更强;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胜任学科教学工作,胜任选修课教学工作,能胜任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能指导学生学习,能胜任科研工作;使学校能及时总结出与时俱进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