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绍兴诸暨中学毕业证样本

绍兴诸暨中学 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
 
诸暨中学创办于1912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始创于清乾隆21年即1761年的诸暨毓秀书院。
 
学校坐落在西施故里陶朱山下,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建有3800平方米的体育馆、2000平方米的健身房、50米8泳道的游泳池、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藏书10万册的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室、CAI课件制作中心、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等形成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网络。
 
1981年学校被列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被认定为首批省一级重点中学。现设61个高中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00余人,其中有省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67人,一级教师54人。教师中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8人,省级荣誉称号的30多人。建校9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原全国人大常委、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赵忠尧,原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社会活动家徐逸樵,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何增禄,江西省原文联主席、当代作家杨佩瑾,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者何占豪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原教育部长、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金石书画装帧大家钱君匋等都是诸暨中学的校友。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形成了《学生整体发展教育》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深入开展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被省教委列为创新教育试点学校。
 
学校教学质量高,会考、高考成绩名列浙江省前茅。2000年郑静同学获得高考省文科第一名。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近10年来,数、理、化、生等学科获奖学生达600多人次,其中获得全国和省级一等奖的有近200多人次,获得浙江赛区第一名的有8人,14人次进入国家 集训队或冬令营。省学科竞赛颁奖大会8次在诸暨中学举行。学校还多次同时获得省数理化生四门学科竞赛团体优胜奖。学校是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体育竞赛成绩卓著,其中,郭琴同学获世界中学生田径赛1500米金牌,楼小龙同学获得全国田径赛800米、1500米和4×400米3块金牌。
 
1960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文教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86年被国家教
 
委、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84—8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校被评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学校、省结对扶贫先进学校、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
 
校训:执着、创造、协作
 
校风:明智、勤奋、严谨、诚朴
 
历史沿革
诸暨中学是由两所学校合并而来的,其一是于1912年由毓秀书院改创的诸暨县立中学校,后改办为诸暨县立初级中学、诸暨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和诸暨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解放后又改为诸暨县立初级中学,后又先后更名为诸暨县第一初中、诸暨县浣东初中、诸暨县红旗中学。其二是创建于1938年的诸暨县私立利普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后改为诸暨县私立暨阳初级中学、私立暨阳中学,1956年改制为诸暨县第一中学,后又更名为诸暨中学。1967年起因"文革"两校停课达三年之久,1970年两校合并为现在的浙江省诸暨中学。
 
此外,还有于1969年创办的风雷中学,后于1971年2月改为城关镇五七中学第一分部,于1974年并入浙江省诸暨中学。
 
诸暨中学建校来,经历公立、私立和普通中学、农职、师范的不同性质与办学时期,曾多次易名、数度迁址,道路坎坷,办学艰辛。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学生,作出很大贡献。各个办学时期的情况简述如后。
 
诸暨县立中学校时期(1912—1925)
 
(1912--1938) 1912年3月边甘堂等乡绅不受束修,将在城关之毓秀校仕馆(原毓秀书院)改办为诸暨县立中学校,边某棠首任校长,学制为4年。1914年建新厦两幢,是年改为秋季招生,1918年又建新舍,学校初具规模。中学校之教师多数毕业于国内外大学,且能"热心学务,力事改革",学校办得较好。1919年被浙江省教育厅称誉为"按最新之学理组织者也"。中学校之毕业生多数考入大学及高等师范,不少人出国留洋,成了一代名家。学生学习勤奋,师生关心国事。1915年参加反对袁世凯卖国称帝的罢课、集会和示威游行,成立学生爱国会,搜查、焚毁日货。五四运动时期,学校在诸暨率先推行白话文。1919年签订"巴黎和约"丧权辱国之时,学校之学生在县内聚会游行,促成社会运动。1921年又发起"洗雪国耻游行大会"。
 
1922年中学校改为招收3年制新生,至1925年学校遂改为县立初级中学。
 
诸暨县立初级中学时期(1925—1933
 
1926年学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一些学生冒着枪林弹雨上前线慰劳北伐军。1927年秋,学校秘密建立起中共支部和共青团支部,学生中之共产党员郭大善、全鼎荃等发起成立"诸暨县学生联合会",郭大善被公举为学联主席,同时又是学校党支部的第一任书记。学生积极开展对本县的国民党右派和腐败校长的斗争,把学生运动推向高潮。
 
1933年7月,县立初级中学改办为诸暨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
 
 
 
1933年7月,县立初级中学改办为诸暨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于右任为学校题写校牌,首任校长何乃贤。1934年蒋鼎文捐买白门石砩寺前毛家一带田100亩作为农校学生农事实习基地。农校随即迁址于石砩寺。何辞职后由许绍恺继任校长。农校以振兴诸暨农业为宗旨,培养农技人才为目标。后省厅督学朱文治来校视察,在其训令中对农校之教学颇为赞许。
 
"七?七"事变后,杭、嘉、湖相继沦陷,学校为求安全于1941年迁址于五泄之五泄禅寺。1942年日寇犯诸,五泄寺被焚,学校之全部教具付之一炬。1943年春,校长章乃焕、教导主任马产宁收拾烬余之物借马剑栗树坪等十保国民学校校舍复学,到校40余人。五月最后一届农校毕业生报省厅验印。
 
农职校办学十年,确实促进了诸暨之农业,也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农业人才。
 
抗日事起,青年失学。1938年璜山区区长祝更生,翊忠小学校董周子豪等有识之士创建了利普战时初中学生补习中学,公推周子豪任校长、蔡禹泽任校务主任,九月十日开学,学生200余人。
 
1940年学生增至300余,10月16日寇初度犯诸,县城沦陷,18日敌机轰炸浬浦,学生两人受伤。学校当即召开应变会议,学生组织临时学生营,撤离浬浦。次年学生猛增,租余氏宗祠为校舍。1941年4月5日日寇间道窜入浬浦,师生仓促撤退,避入深山丛林,直奔永康县境,沿途风餐露宿,席地上课,但仍弦歌不辍。1942年5月敌人三度犯诸,校舍尽毁。8月战时中学在陈蔡复课,复课后增加高中部,学校又有发展。为图久远,1943年5月改办为诸暨县私立暨阳初级中学。
 
利普战时中学在抗日烽火中创立,在日寇窜扰中坚持教学,在几度毁校中发展,这种艰危创基,多难兴邦的业绩,当永志不忘。
 
1943年5月,农职校改办为简易师范。农职校总务主任赵华敖先生携农职校之余物去简师办理移交,赵先生也留于简师任教。简师择璜山延庆寺为校址。校长祝志学对小学教育颇有研究,办学也极为认真。其时,县治沦陷,社会不安,学校十分简陋,而学生学习勤奋,生活俭朴,校风很好。抗日胜利后于1946年3月迁址于江东泰山庙。当时政府财政困竭,削减学校费用,学生家庭已不胜负担,当年休学之学生达20余人。
 
解放前夕,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学校中之共产党员发动学生抨击当局,集会请愿要求改善生活待遇;传递进步书刊,散发革命传单,召唤青年投身革命。学校曾公演《雷雨》、《日出》、《黄金迷》等进步话剧。三年级两名学生曾自筹资金创办《野火》杂志,只出一期就被当局查封。少数同学未到毕业毅然投笔从戎。解放后49、50届毕业生全部参干。当时"三青团"也十分猖獗,他们在思想上虽无力控制青年,然而在组织上强行发展,集体入团,许多学生身爱其害。
 
诸暨简师办学七年对诸暨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社会各界输送了一批干部。1949年8月,简师改制为县立初级中学。
 
1943年5月,战时中学改为诸暨县私立暨阳初级中学,由翁振夫首任校长,翁校长延请名师,劝募学田,学校基础得以巩固。1944年3月翁校长遭狙击身亡,由蔡禹泽出任应变委员会主席,五月蔡辞聘郑奠为校长,11月郑辞由蔡时用继任。一年之中三易校长,足见办学之艰难。蔡时用上任后,对内策进校务不遗余力,对外洽谈捐助奔走四方,遂使学校经济稳定,设备充实。
 
抗战胜利后,学校为图发展,决定迁址城内,并在浬浦设立分部。城关北门外孙锡鋆先生慨赠茧厂和私宅大厦为校舍。1946年2月学校迁址于北门外,称本部,浬浦校舍也修复,为分部,至年底学校改名为私立暨阳中学。迁址后蔡时用辞由徐颂周出任校长,蔡禹泽为分部主任。徐校长致力于扩充校舍,改办完中,充实设备,历两年学校有学田千亩,并设立了高中部。1948年11月20日举行建校10周年校庆活动,盛况空前。
 
1951年绍兴专署派陈望斗为校务委员会主任,但学校仍属私立。陈主委实施了减轻学生负担,礼优学校教师的主张,并将"智度寺"产业收为学校所有,对学校的发展作了很大的贡献。
 
1956年7月学校转为公立,并改名为诸暨县第一中学。
 
 
 
1949年8月诸暨简师改制为初级中学,由马产宁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5月学校建立党组织,由陈亦根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马产宁为第一副校长,同年学校更名为诸暨县第一初中。1958年学校又更名为浣东初中,同年迁址于"速成中学"旧址。1962年8月又迁址于原诸暨县委党校旧址。1967年8月学校又易名为红旗中学。
 
解放初期,经济困难,学校实行勤工俭学,1958年安平公社划田38亩为学校劳动基地,学校迁址"速中"后,城关镇又划地40亩为劳动基地。50年代在教学上学习苏联经验,建立了规范化的教学秩序,1958—1960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大会,并"获全国先进单位"奖状。
 
1967—1969,因"文革"停课三年。1970年3月13日红旗中学与诸暨中学合并。
 
合并前的诸暨中学(1956—1970)
 
1956年7月,私立暨阳中学转为公立,改名为诸暨县第一中学,由李焕章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马产宁任副校长。当时学校有高中4班,初中22班,学生1354人。1957年学校新建大厦,扩充操场,整修通道购置校具,学校设备一时充实,校容大为改观。一中地旷山秃亟需绿化,学校对此作了全面规划,于是广采树种花草,遍栽校园,并制订护理措施,保护花木,经数年努力,120亩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季。
 
1958年更名为诸暨中学。秋季设师专班,学生42人,毕业生40名。
 
诸暨中学是我县最高学府,当时学校培养目标,重于培养高层次的人材。1962年高三学生曾自编自导大型话剧《十年之后》,勉励大家发奋成才。当时学校之升学率为70%,属省内先进。
 
合并后的诸暨中学(1970至今 )1970年3月13日红旗中学与诸暨中学合并,成立浙江省诸暨中学。5月招收高一新生(二年制),石重海任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4年城关中学10个初中班并入,学校开始设初中部(二年制)。其时学校秩序混乱,无法教学。
 
1976年"四人帮"倒台,县调孙林楚来校任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8年恢复校长制,石重海任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981年何永堂出任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石重海任党支部书记。1983年何退休,蒋玲德继任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985年杨乔茂任党总支书记,石重海为协理员。
 
1993年,潘国权任校长。1997年5月,学校改建党委,汤恭煜任党委书记。学校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档次。一是进行整体规划,投资1600万元,建造了塑胶跑道、塑胶球场、体育馆、游泳池,形成了运动区。投资3000万元,新建行政大楼、科学馆、图书馆、毓秀楼,修缮暨阳楼,形成了教学区。投次2600万元,新建教工食堂、男女生宿舍,改造校内山水,形成了生活区。至2002年10月90周年校庆,学校已成为一个"三区"功能分明的花园式学校。二是加速教育设备现代化,建造了校园网、学校电视台、天文台、电子阅览室和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教职工办公室配备电脑,形成办公系统。三是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近几年,高考上线率为99%以上,上重点大学的人数为60%以上,郑静同学获2000年省文科状元。数、理、化、生学科曾24次获全国竞赛(浙江赛区)优胜奖,其中有7位同学获浙江省第一名,并进入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1995年学校被认定为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在十多年的办学进程中,学校获得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治安安全单位等荣誉,学校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2]
 
校容校貌
 浙江省诸暨中学教学设施齐全,建有3800平方米的体育馆、2000平方米的健身房、50米8泳道的游泳池、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藏书10万册的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室、CAI课件制作中心、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等形成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网络。[3]
 
组织机构
学校校级组织机构由书记室、校长室、副校长室、工会组成,分别管理信息科技处、总务处、教务处、团委、政教处、校办室、教科室,信息科技处管理电教馆、图书馆、科学馆。学校各组织分工明确、循序渐进,相信一定会让诸暨中学学子们又一个美好的校园生活![4]
 
校歌校标诸暨中学校歌
1=B6/8 作词:钱君匋
 
3 | 3 4 5 5|6 6 5 3|2 3 4 6|5. 5 3|
 
陶山苍苍,浣 水泱泱,我 越 灵秀共 仰。 十
 
3 4 5 5|6 6 5 3|2 6 5 7|1. 1 1|
 
年生聚,十 年 教 训,好 把黄金铸像。校
 
6 6 4 6| 5 3 5 5|6 i 7 6|5. 5 4|
 
傍文庙,望 重暨 阳,莫 负 桃 李风光。愿
 
3 4 5 i|1 6 6 4|2 4 3 2|1. 1||
 
我 后 学,快着 先鞭,竟 起力图自强。
校歌注释:
 
该校歌词创作于1926年,由原音乐教师钱君匋所作。
 
钱君匋:(1902-),全国著名金石家、书画家。
 
陶山:即陶朱山,又名县龙山
 
浣水:即浦阳江
 
越:诸暨
 
灵秀:即英才
 
仰:指向往学校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出自明《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
 
文庙:指学校前身诸暨县立初级中学旁边的大成殿(孔子庙),
 
望重暨阳:"望重"取自"德高望重,"暨阳"即诸暨。
 
桃李:学生。
 
风光:指学生年华。 后学,这里指在校师生
 
着:家起,接过。
 
先鞭:这里指先辈的优良传统
 
竞:即奋[5]
 
诸暨中学校标
创意说明
 
校徽图案由"中国"的英文缩写字母"C"和"浙江、诸暨、中学"的拼音首写字母"Z"为设计元素构成。表示"中国浙江诸暨中学"的含义。
 
整体图案为字母"e",是英文"教育"education的缩写,体现学校专业特征,又代表电子时代,寓意学校教育现代化。
 
浙江省诸暨中学校标 "C"具有中国书法笔锋之韵味。寓意诸暨中学渊源流长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一气呵成的笔锋具有一断向上扩展之势,寓意积极开拓中,努力进取,奋发向上、不断发展、前程辉煌之意;字母"Z"似飞翔的雄鹰,寓意展翅腾飞,突破圆形的造型,充分体现突破束缚、拼搏向前、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同时又蕴涵诸暨中学培养的学子走向全国,飞遍世界的含义。[6]
 
历任校长
诸暨县立中学堂时期 诸暨县立农业职业学校时期
 
边甘棠 1912.3--1916 何乃贤 1933--1934.2
 
孙选青 1916 --1919
 
姚伯谦 1919--1921 许绍恺 1934.2--1936.8
 
徐素卿 1921--1922
 
金致和 1922--1923 边高元 1936--1938.8
 
俞 鹏 1923--1926
 
蔡时用 1926--1933.6 (其他领导:郭大善、何增禄)
 
诸暨县私立利普战时初中初习学校时期
 
周子豪 1938.8----1943.3
 
翁振夫 1943.3----1943.9
 
诸暨县立农业职业学校时期
 
许绍恺 1938.9----1940.9
 
楼培启 1940.10----1941.8
 
章乃焕 1941.8----1941.9
 
方仲禄 1941.9----1942.1
 
章乃焕 1942.2.----1943.5
 
诸暨县私立暨阳中学时期
 
翁国华 1943.9----1944.3
 
蔡禹泽 1944.3----1944.5
 
郑 奠 1944.5----1944.11
 
蔡时用 1944.11----1946.9
 
徐颂周 1946.8----1949.8 (其他领导:祝学志)
 
诸暨县私立暨阳中学时期
 
陈望斗 校委会主任 1949.8--1956.2
 
诸暨市第一中学 沙漠诸暨中学(前期)时期
 
李焕章 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56.2--1961.1 寿方波 副校长 1956.4--1957.7
 
马产宁 副校长 周 浩 副校长
 
毛 纭 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61.2--1965.10 楼正六 副校长 1964--1970
 
傅澄超 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65.10--1966 何全根 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8.5--1970.3
 
石重海 党支部书记 1970.3--1973 陈亦根 党支部副书记 1972--1984.10
 
舒玉珠 党支部书记 1973--1977.1 石重海 党支部副书记 1973--1978
 
孙林楚 党支部书记 1977.1--1978.1  
 
诸暨农业职业学校时期
 
马产宁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49.8--1955.5 马产宁 第一副校长 1955.5--1956.1
 
陈亦根 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1956.1--1961.9 马产宁 校长 1960.1--1961.1
 
俞知行 党支部副书记 1961--1963 杨钟麟 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61.9--1965.9
 
陈亦根 副校长 1961.9--1966.9 傅澄超 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65.1--1965.10
 
石重海 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65.10--1966[7]
 
校长致辞
诸暨中学现任校长吴科军
 
诸暨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诸暨毓秀书院,始创于清乾隆21年,即1761年。光绪29年即1903年,改名毓秀校士官。1912年,改办为诸暨县立中学校,是诸暨最早的公立中学。学校几经发展,到1970年与私立利普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发展起来的诸暨中学融为一体,诞生了浙江省诸暨中学。
 
至今,已经度过整整100余个春秋。在10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也不管是办学条件优越还是办学条件艰苦,诸暨中学都像矗立在校园中的那棵历经6百年岁月沧桑的古樟树一样,扎根沃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90多年来,诸暨中学为社会输送了近4万名毕业生,他们当中不乏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乃至时代的风云人物。其中,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赵忠尧,革命先驱郭大善,著名社会活动家徐逸樵,教育家何东昌,著名艺术家钱君匋,著名物理学家何增禄,弹道导弹专家郦堃厚,著名医学家周礼荣,著名作家杨佩谨,著名作曲家何占豪,著名核物理学家叶诚鑫等等,这些出类拔萃的校友数不胜数,真是群星灿烂。他们都是在这里从嫩枝幼苗长成茁壮之材,又从茁壮之材长成报效祖国的参天大树。
 
诸暨中学的优秀传统和创新精神,就如同毓秀湖畔的那棵巍峨大树,依然根深叶茂,生机勃勃。1995年学校被评定为首批省十三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办学声誉愈来愈好。多次受到党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嘉奖,国务院、国家教委、全国总工会、国家体委、浙江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等先后授予我校20多个荣誉称号,其中有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文教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教委、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授予的"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浙江省文明单位"等。
 
学校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力打造精品学校,创造诸暨中学更加美好的明天。[8]
 
知名校友
学校知名校友——赵忠尧 赵忠尧 1920年诸暨县立中学堂毕业。1927年赴美留学,在美国加州工学院,从师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密立根教授,1930年获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后任请华大学教授,我国首次开设核物理课程,并主持建立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抗战期间又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
 
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受当时政府委派,赴比基尼群岛参观美国的原子弹实验,解放初,1955年回国,创建了我国第一台质子断电加速器,是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和鼻祖。
 
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受聘为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任1—6届全国人大代表,3—6届全国人大常委。
 
学校知名校友——徐逸樵
 
徐逸樵1916年诸暨县立中学堂(诸暨中学前身)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浙江省立女子师范,上海法政大学,陕西省立政治学院任教,并任陕西省立政治学院院长。三、四十年代曾任教育部二科、三科科长,并赴欧洲考察社会教育。抗战胜利后出任中国日本代表团首席顾问,常驻日本。1978年回国定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7年值母校诸暨中学75周年校庆之际,捐款人民币伍万元,设立“徐逸樵奖学金”鼓励乡梓后学。[9]
 
奖助学金徐逸樵奖学金实施细则
全国第五、六、七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徐逸樵先生(1889——1989),祖居我市化泉乡黄坂阳村,系我校1916年毕业的老校友,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推动母校和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家乡子弟尽快成才,徐老于我校七十五周年校庆(1987年9月10日)前夕,捐赠人民币伍万元作为母校奖学金基金,用于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全面发展。
 
为体现徐老扶植莘莘学子的初衷,保证其奖学金发挥育人效益,特制订《徐逸樵奖学金实施细则》。根据十几年实施过程中的经验,结合学校不断发展的情况,使之与,浙江省诸暨中学《陈魏珍奖学金》互相配套,相得益彰,对原细则予以适当修改。
 
一、徐逸樵先生捐赠的奖学基金定名为“诸暨中学徐逸樵奖学金”。
 
二、徐逸樵奖学金旨在激励在校学生明志,勤奋,严谨,诚朴,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评奖组织及其职责
 
1.成立“诸暨中学徐逸樵奖学金委员会”。请徐逸樵先生家属代表任名誉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分管文教工作的副主任、文卫副市长、市教委主任和徐老的亲属一人任名誉委员。委员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老师代表两人(由校长提名,教师会议通过)、学生会主席共九至十一人组成。校长任主任,党委书记和分管教育的副校长任副主任。
 
2.诸暨中学徐逸樵奖学金委员会的职责是宣传《徐逸樵奖学金实施细则》按期做好奖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并向名誉主任、名誉委员汇报奖学金评定、发放和管理情况,听取师生意见。
 
四、受奖对象:受奖者必须是取得本校学籍的在校学生中品学兼优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凡受过处分的学生,在撤销处分之前不能享受奖学金;凡学业不合格或体育不达标的学生不能享受奖学金。
 
五、奖学金等第、金额及获奖条件:
 
1.等第。诸暨中学徐逸樵奖学金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五种。
 
2.金额。特等奖为500—800元;一等奖为300—500元;二等奖为200—300元;三等奖为100—200元;鼓励奖为50—100元;
 
3.获奖条件:
 
特等奖:
 
⑴在高一、高二四个学期共四次期末考试中,考试成绩均为年段总分第一。
 
⑵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和其它全国性体育竞赛中获单项第一名、破纪录或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者。
 
⑶教育系统评先的全国优秀学生等称号获得者。
 
一等奖:
 
⑴在上面所述的四次期末考试中,有三次获得年段总分第一名者。
 
⑵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和其它全国性体育竞赛中获单项第二、三名,或获集体项目第一名的主力队员。
 
⑶考入本校的高一学生中考成绩总分名列诸暨市第一名者。
 
⑷考入本校的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级学科竞赛中获全省第一名者(若数人并列,则取并列数人中中考总分最高者)。
 
二等奖:
 
⑴考入本校的高一学生中考总分名列诸暨市第二、三名者。
 
⑵在全省运动会或省中学生运动会中获单项第一名或破该运动纪录者,或在全国运动会中获集体项目第二、三名的主力队员。
 
⑶在无省级竞赛计划的学科竞赛中获绍兴市第一名者。
 
⑷考入本校的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级学科竞赛中获全省并列第一名而未能获本奖学金的一等奖者(并列第一名超过5人时,则取其中中考总分第二至5名)
 
⑸在高一的两个学期、高二的第一学期、高三的第一学期的四次期末考试中,有二次获得年段总分第一名且高中证书会考成绩全A者。
 
三等奖:
 
⑴考入本校的高一学生中考成绩名列诸暨市第四至七名者。
 
⑵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中获单项第二、三名或集体项目第一名的主力队员。
 
⑶在无省级竞赛计划的学科竞赛中获绍兴市一等奖者。
 
⑷考入本校的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级学科竞赛中获省一等奖而未能获得本奖学金的一、二等奖者。
 
鼓励奖:
 
⑴在无省级竞赛计划的学科竞赛中获绍兴市二等奖或诸暨市一等奖者。
 
⑵考入本校的高一学生中考总分名列诸暨市第八至十五名者。
 
⑶在绍兴市运动会或绍兴市中学生运动会中获第一名或破该运动会记录者。
 
⑷在省中学生运动会中总得分在5分以上者。
 
⑸在绍兴市及以上由教育系统组织的文艺演出个人节目获三等奖以上或集体节目获一等奖的主要演员。
 
⑹考入本校的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级学科竞赛中获省二等奖者。
 
4.各种学科竞赛原则上指省教委和市教委行文批准的正式竞赛。其中只有部分单位参赛的,其奖学金等级降一级。
 
5.一人在同一类型内容或同一科目中几级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计算,不重复计奖。在同一类型内容中仅一项获奖,则奖金数额为该奖等的下限;若数项获奖,则在该奖等奖金的范围内视情况增加。
 
6.团体获奖除个人获得名次外,不再列入本奖学金评奖范围。
 
六、评奖办法:
 
1.诸暨中学徐逸樵奖学金于每年九月份评定一次,一个学年度为一个评奖单位时间。
 
2.评奖程序和奖励办法。
 
⑴本人填表申请。
 
⑵年级组、教研组或学校有关部门推荐。
 
⑶评委会审议初定名单。
 
⑷向全校师生公布初定名单征询意见。
 
⑸评委复评决定授奖名单。
 
⑹张榜公布授奖名单,发给奖学金和证书。
 
⑺向名誉委员汇报当年评奖情况和受奖名单。
 
七、奖学金的使用、保管和奖学金档案
 
1.奖学金其数金额为人民币伍万元,其部分年息作为奖学金。奖学金之金额每年一般不超过三千元,积余部分并入基金。基金不论任何原因,不管任何人批准,一概不得动用。如遇学年学生成绩突出,奖金超过三千元时,不足部分由学校经费补足。
 
2.评奖必须严格掌握条件,如确无特等奖或一等奖可评则空缺。
 
3.奖学金基金由诸暨中学总务处保管,单独立帐,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4.建立《诸暨中学徐逸樵奖学金》档案,作为校史内容之一。
 
八、《徐逸樵奖学金实施细则》原稿由徐逸樵奖学金委员会拟定,并请各名誉委员审阅后定稿,作为正式文本予以实施。
 
陈魏珍奖学金实施细则
诸暨市旅台同胞陈魏珍女士,祖居我市山下湖镇下宣村万家岭,现住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61号,离开家乡多年,陈魏珍女干眷变故土,关怀桑梓,尤其惦记诸暨“耕读作家”之乡风,特捐赠拾万美元,作为我校奖学金,意在奖掖家乡的莘莘学子,弘扬尚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为体现陈魏珍女士损资奖学的初衷,充分发挥奖学金培育英才的作用,特制订本细则。
 
一、基金名称
 
奖学金基金定名为“浙江省诸暨中学陈魏珍奖学金”。
 
二、目的宗旨
 
“陈魏珍奖学金”以激励诸暨中学师生在高考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为国家培育英才为宗旨。
 
三、组织职责
 
1.成立“浙江诸暨中学陈委珍奖学金委员会”。陈魏珍女士任名誉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分管文教工作的副主任、文卫副市长、市台办主任、市教委主任、陈魏珍女士的委托代理人一人任名誉委员。委员由校长、副校长、陈魏珍女士的亲属、教务主任、教师代表4人,共9人组成。由校长任主任,副校长和陈魏珍女士的亲属任副主任。
 
2.“浙江省诸暨中学陈魏珍奖学金委员会”的职责是:宣传“陈魏珍奖学金”实施细则,按期做好奖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并向名誉主任,名誉委员汇报奖学金评定、发放和管理情况,听取师生意见。
 
四、授奖对象
 
受奖者必须是户籍诸暨,并取得本校学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成绩优秀且被高校录取者,及在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者,同时要求品德优良,凡在高中三年内受过警告以上处分者,一律不能享受奖学金。受奖者包括有关指导教师。
 
五、等第金额
 
特别奖 300美元;特等奖 100美元;一等奖 80美元;二等奖 50美元;三等奖 30美元;鼓励奖 10美元
 
六、获奖条件
 
特别奖:
 
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奖牌者。
 
特等奖:
 
⑴高考成绩总分名列浙江省第一名者;
 
⑵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并参加国家集训队者;
 
⑶学科竞赛获全省第一名者。
 
一等奖:
 
⑴高考成绩总分名列绍兴市第一名者;
 
⑵学科竞赛获全省2—5名者。
 
二等奖:
 
⑴高考成绩总分名列诸暨市第一名者;
 
⑵学科竞赛获浙江省一等奖者。
 
三等奖:
 
⑴高考成绩总分名列全校第一名者(文、理二科类共2人);
 
⑵学科竞赛获省级二等奖者。
 
鼓励奖:
 
⑴高考成绩总分名列全校男、女前二名者(文、理二科类共6人);
 
⑵学科竞赛获省级三等奖者。
 
教师奖:
 
为鼓励教师在学科竞赛和高考复习指导中作出突出成绩,当学生获高考总分全省第一名或绍兴市第一名或在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三等奖以上时,奖给指导教师以同样数额的奖金。
 
七、评奖办法
 
1.“陈魏珍奖学金”于每年九月评定一次,一个学年度为一个评奖单位时间。
 
2.评奖程序和奖励办法:
 
⑴由奖学金委员会委员、教务主任根据高考成绩和高校录取情况提出初定名单,共12人(其中女不少于6人)学科竞赛视当年获奖情况而定。
 
⑵奖学金委员评议初定名单。如果初定名单中有不合条件者,则可以空缺。
 
⑶张榜公布受奖名单,发给奖学金和证书。
 
⑷向名誉委员汇报当年评奖情况和授奖名单。
 
八、基金管理
 
1.奖学金基金为拾万美元,其部分年息作为奖学金,奖学金之金额适当留有余地,积余部分并入基金。基金不论任何原因,任何人一概不得动用。
 
2.设立“浙江省诸暨中学陈魏珍奖学金”档案,作为校史内容之一。
 
本实施细则由奖学金委员拟定,并请陈魏珍女士名誉委员审阅后定稿,作为正式文本予以实施。基金使用自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起开展实施。
 
今后,对本实施细则如有修订事宜,应由奖学金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报请名誉主任或其委托代理人同意后方能生效。
 
缴费生助学金实施细则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安心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激励他们勤学乐学,奋发向上,特设诸暨中学助学金。
 
一、对象:公费生以外的在校学生(不含历届生)。
 
二、条件:助学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下列三项条件,方能享受助学金。
 
1.家庭经济确实困难,或家庭突遭变故。
 
2.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表现优秀。
 
3.学生进校后学习成绩进步显著(学期考试成绩班内名次提高幅度大)。
 
三、程序:学生提出申请,班主任审核推荐,学校助学金评审委员会根据上述三个条件综合审定。
 
四、金额:凡符合助学条件的学生,视实际情况每学年可享受助学金500——1000元人民币。
 
五、时间: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发放助学金。
 
六、其他:本办法自2001年招收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
 
时青奖学金实施细则
一、缘起:诸暨市大磨村旅台同胞戚肩时将军夫人赵芷青女士,生前一直眷念故土,认为重视人才之培养为发展国家之第一要务。因此,以平日省吃俭用之积蓄,设立“时青”奖学金基金会。“时青”之“时”代表戚肩时,“青”代表赵芷青,综合言之就是培养时代青年。
 
二、目标:以鼓励本校勤学之优秀学生考取最理想之大学。
 
三、基金:新台币伍佰万元(折合人民币约壹佰贰拾伍万元),以每年利息作为奖学金。
 
四、组织:成立“时青”奖学金审查委员会(名册见附件)。
 
五、资助办法:
 
㈠奖励对象:本校高中生高考成绩在本校录取名单中名列前茅(以考上北大、清华为主);高一、高二学年考试成绩在年段名列前三名。
 
㈡具备条件:
 
1.在本校求期间学科及操行评定均为优秀。
 
2.考取大学成绩单影印本(加盖学校公章)。
 
3.学年考试成绩影印本(加盖学校公章)。
 
㈢奖励金额:
 
1.考上大学部分(北大、清华)七到十名为准,每名2500元。
 
2.高中一、二年级部分:第一名奖人民币2500元,第二名奖人民币2000元,第三名奖人民币1500元。
 
六、申请时间:每年七月十五日至八月二十日。
 
七、公布、颁发日期:每年八月底。
 
八、奖金额和期限:每年评审一次,时间一年,奖额以新台币500万元利息所得为原则,共计人民币4万元左右。
 
九、行政规定事项:
 
㈠必要之行政费用在奖学金结余项下开支包括文具、张张、开会餐费及承办人员津贴费,但以不超过奖学金总额(约4万元)的10%为原则。
 
㈡奖学金发放完毕后应将全部经费连同单据送副主任委员及主任委员核阅,并提并审查委员会。
 
十、本办法经委员会修政通过并报市政府、教委核备后实施。[10]
 
暨阳分校
诸暨中学暨阳分校是经诸暨市人民政府批准,由诸暨中学教育集团兴办的国有民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规划用地400多亩,地处暨阳新城的黄金地段,交通便利,校门口80米宽的大道与南环线和东二环路直接相连。校园环境清幽,空气新鲜,没有喧嚣和诱惑,足以使人安心、静心、养心,学校教学与生活设施充分体现现代化和人性化,代表目前省内高级中学的最高水平,是莘莘学子求学的好去处。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所有教职工均从诸暨中学本部调配,在现有的28位专任教师中,有省特级教师1人,中、高级教师20人,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8人。暨阳分校在教育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同,与诸暨中学本部同步实施教育教学管理,两校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办学优势互补。诸暨中学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将直接引领暨阳分校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
 
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模式,要求“严而有序”,突出做到三个字,即“严、细、实”。“严”,即要从严治校,严肃纪律,严格管理;“细”,要求教师“管全面,全面管”,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多跟学生沟通,在沟通中培养感情,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要求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告诫学生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学习。
 
学校坚持“加强基础求发展,严谨治学扬个性”的办学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上凸现“慢、浅、多”三个字。“慢”,要求教师讲课进度慢一些,课堂密度要小一些;“浅”,要求课堂教学以落实课本知识为目标,让学生能够接受并运用;“多”,要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在反复历练中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
 
2007年,学校基本建设臻趋完善,图书馆、科技大楼、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场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绿化也将全面启动,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绿树成阴、鸟语花香的现代化、花园式校园。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尤其是在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下,暨阳分校一定会办成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学校。[11]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