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奎学校,位于黑石山上,从清代同治九年创办聚奎义塾开始,发展成聚奎书院,演变为聚奎学堂、聚奎小学、聚奎中学,又先后与新本中学、江津三中合并,延续到今天,已经有一百三十五年的历史。
黑石山,原名宝峰,后以多黑石得名。此山得造物者厚爱,经亿万年而成磊磊球石,灵动独特,天下一绝。赖前人恩泽而有森森古木,后人苦心经营遂添百花之圃,招来群鸟栖息,鹭鸶云集,又成百鸟之园。此天人合一之境,“是英雄铸造之地,为山川灵秀所钟”。
宝峰原是僻静的山林,明代建有川主庙和宝峰寺,香火颇盛。清同治七年(1868),宝峰寺主持不守清规被逐,乡人就寺址设义塾。当时,重庆开埠后,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白沙镇地处川西、川南及贵州通川东的水运要道,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然教育则异常落后,江津的几水、育才、华峰几所书院均在下半县境内。于是,镇内有识之士看中了黑石山这读书胜地,积极筹办书院。白沙团总张元富与盐商邓石泉曾多次到这里郊游,认为寺侧空地幽静宽敞,适宜读书,山对面马鞍双峰,峙立如文笔,兴学文风必盛,以后又多次磋商如何发展这一学校。同治九年,由张元富命名为聚奎义塾。取“奎主文昌”(《孝经·援神契》)、“奎主武库”(《春秋全诚图》)之义。张、邓二人又发动程瑞章等二十余人打会集资,会结束后,集得白银三千六百两,同治十三年(1874)春,开工建造书院房舍,由张元富主持其事。过了一年,经费用尽。得富商陈宝善捐白银一千两,才继续施工。不久,张元富去世,书院工程还未完成一半,因经费无着宣告停顿。
五年后,得江津知县国璋的大力支持,书院工程才得到恢复。国璋,镶白旗旗人,蒙古京旗赓良佐领下监生,曾三度任江津知县。他在任内热心扶持教育。光绪三年(1877),他以管理盐务来白沙,邓石泉告诉他修建聚奎书院一事因经费困难已经半途停顿,又同他一起到黑石山了解情况,都为建院事受挫叹息。这时,邓石泉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以后你任江津父母官,希望多多扶持”。国璋离去时,邓又送他到白沙河边。再三请求他把修建聚奎书院一事放在心上。不久,国璋果然任江津知县,但不久即离职,光绪五年(1879),国璋再任江津知县,他一上任就亲自写了一篇为聚奎书院劝募的文章,出面募集了白银五千余两,命刘炳森为监工,继续修建院舍,不到一年,院舍就峻工了。其时有差役梅魁犯法,国璋没收其郑家坡、白鹤井等处租谷为八十余石的田产作为聚奎办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