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信阳永和中学毕业证样本

信阳永和中学毕业证样本、永和概况固始县永和高级中学位于固始县城北环路中段,是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由怡和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兴建,现已投入资金1.2亿元。学校在创办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知名人士的关怀,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为学校亲笔题写了“固始永和高级中学”的校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黎上将亲自为学校题写了“诚信、和谐、勤奋、创新”的八字校训。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原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温元凯被学校聘为首席顾问。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副书记陈全国、统战部长刘怀廉、信阳市委书记王铁,信阳市委常委固始县委书记郭永昌、县长方波都曾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怡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先生是第十二届“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公司总经理张贵宏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学校于2006年6月被授予“信阳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
学校规模现有102个教学班,教师324人,在校学生7000多人。其中有国家一级教师若干,外籍教师若干。
办学特色1、硬件建设。学校占地面积240亩,按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建设。实行区划办公,区区独立,各种硬件设施齐全;办公室装有中央空调,教室均装备多媒体投影设备,接有网线;食堂(两栋共10000座)、超市(共两个)卫生安全、物美价廉;学生公寓楼5栋900间宿舍,每个房间均安装了品牌空调,可为8000名学生提供优良的住宿条件。
  2、教育资源。学校聘请了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温元凯教授为首席顾问,定期请他来校为师生讲学;聘请了2005年度“ 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 魏青刚为“德育辅导员”;聘请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叶榄为“环保辅导老师”。学校被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确定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国防生源教育基地”,每年定向从我校招收一定数量的国防生;学校还是清华附中网校,可随时与清华附中学生一起聆听众多国家特级教师讲课。学校有高级教师26人,中学一教师86人;省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骨干教师23名;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327人。
  3、全封闭管理。学校聘请了专业的保安和高素质的寝管员,安装了安防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行领导值日和保安员护校制度,24小时轮班巡查,确保安防在时间上无盲点、空间上无死角;实行班主任“六到岗”制度;门卫实行胸卡准入制度;来访实行通报制度。
  4、小班制教学。永和高中严格限定班额,每班50人左右,分为宏志班、实验班、平行班。对学生实行小班制、分层次教学,效果显著。
  5、多媒体授课。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发了手提电脑,给每个教室配置了投影和网络设备,把清华附中和互联网资源充分利用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在我校得到广泛应用。
  6、保姆式服务。公司对学校实行保姆式服务,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实行保姆式服务。学校只管教学,其它由公司负责;教师一旦进入永和,工资、住房、户口、保险等相关问题均由学校出面解决;成立“食堂监管领导小组”,每餐至少有3-4个监管人员巡回值日,发现问题当场处理;校内超市品种齐全,物美价廉;为学生全天提供开水,浴池每天定时开放。
  7、教管规范。注重细节。以人为本;落实常规,狠抓教学基本功;健全制度(如《永和高中教风十条要求》、《永和高中学风十条要求》,成立教风学风督查小组,每节巡查课堂。);面向全体,培优补弱;注重落实教学反馈。
教学成绩。2006年首届高考参考226人,考入清华大学1人,考入重点29人,本二以上91人,本三以上148人,专一以上208人,本科进线率65.5%,专一进线率92.1%; 2007年参加高考274人,初选重点大学48人,本二以上177人,本三以上234人,专一267人,本一初选率17.5%,本二初选率64.6%,本三初选率85.4%,专一初选率97.44%,连续两年各批次初选率均居全市各类学校第一。上期期末全市统考高一、高二年级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一文科全县前十名9人,前二十名15人,前五十名34人,前一百名67人,前二百名115人;高一理科全县前十名2人,前五十名10人,前一百名21人,前二百名44人,前三百名65人,前五百名120人,前一千名260人;高二文科全县前十名4人,前二十名8人,前五十名21人,前一百名31人,前二百名71人;高一理科全县前十名4人,前五十名18人,前一百名31人,前二百名62人,前三百名88人,前五百名149人,前一千名249人。
  四、助学措施。永和高中设立了“怡和教育基金”,首次投入基金200多万元,怡和公司利用其它产业的收益向基金会定期投入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学子和资助贫困学生。两年多,“怡和教育基金”共实现奖励优秀学子和资助贫困生4721人次,其中:免费1018人次,减费1460人次,奖励学生2643人次,共发放奖学金151.06万元、助学金255.972万元。公司这种奖优扶贫的人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青年学子,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