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攸县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

 
攸县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基本内容
 
学校创办于1946年,其前身是湖南省私立丹陵初级中学,1951年攸县清华职业学校并入,2001年原攸县七中并入,2004年12月晋升为株洲市规范化中学。校园面积198亩,坐落于106国道旁的皇图岭镇,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古樟参天,绿茵成片,小岛凉亭,曲桥通幽,是省级园林式单位。
 
目前学校共36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200人,专任教师14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8人,中学一级教师80人,本科学历128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9人,具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完备,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电子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均已达到国家一类标准。2006年被评为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实践基地,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宗旨。实行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管理,建立了学生评价教师和教学督察制度,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学生的特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基本形成特色,连续四年被评为湖南省学校心理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贺正需先生年资助金7万元,校友基金会助学金50万元,彩票公益金年资助金8万元,学校师生每年捐款10万元,对填报学校志愿的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学校将可以圆你求学梦想。
 
五年发展规划
攸县第二高级中学前身丹陵私立中学创办于1946年,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办学多年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创立初期,尽管办学条件艰苦,规模不大,但学校很快以较好的教育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几年,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稳居株洲地区公立普通高中中上水平。有一批优秀学生分别被浙江大学、北师大、北二外、哈工大、广军医大、武汉音乐学院等名牌大学录取。6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近2万名各级各类人才,因此,学校一直拥有很好的口碑和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学校先后获得株洲市规范化中学、株洲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单位、攸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落实“办社会满意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 打造高起点、有特色、现代化、充满活力的湘东名校。现根据学校特点和发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攸县二中2007年9月——2012年8月五年发展规划。
 
基础分析
在未来五年里,攸县教育发展紧紧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目标,按照“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思路,全面进行教育综合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努力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教育需求,全面提升攸县教育功能和现代化水平。
作为一所正处于发展中的公办高级中学,我校应当以持续的教育改革和高水平的办学业绩,为打造以“让老百姓满意”为教育宗旨的攸县品牌作出新的贡献。
 
1、历史传承
 
攸县二中的前身,是一个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教师勤恳敬业、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一代代二中人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勤奋、守纪、礼貌、求实”的校训、“敬业、合作、笃厚、进取”的教风和“活泼向上,勤奋好问”的学风,这些优良的二中精神,都将在二中得到新的继承和发扬,这将为攸县二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2、办学条件
 
攸县二中校园面积大,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学校拥有综合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多媒体教室、图书信息中心、学生公寓、语音室、电子监控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这为二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3、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主体力量,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小于3030-3940-49大于50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本科其它高级中级初级288032591450265465
4、优势与不足
 
优 势:
 
(1)学校地处106国道旁,交通便利。
 
(2)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
 
(3)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
 
(4)学校管理有序,办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声誉日臻上升。
 
不 足:
 
(1)缺少学科领军人物,优势学科有待进一步培育。
 
(2)教师课堂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教学创新思维和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3)由于长期以来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理念
(一)办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为方向,以提高办学水平和增强综合办学实力为根本目标,努力寻求一条讲求质量、内涵发展、提高效益的适合校情和具有自我办学特色的建设与发展思路,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教育现代化必须方法科学化、管理人文化,即坚持以人为本。以“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作为学校办学理念,以“自主发展、人文见长”为特色,形成新型的现代学校发展模式。
 
(二)办学目标
 
坚持“依法治校,以文立校”,以培育人文素养和科学视野为引领,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学校发展、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深化管理改革、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环境设施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素质全面,以“自主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特色的现代新型学校。
 
目标的主要内涵是:
 
——自主发展
 
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是指在学校管理层面上,形成系统有序、科学规范、注重服务的管理体系;在教师层面上,形成专业发展、有序竞争、各显其能的成长氛围;在学生层面上,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与培养下,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智力、个性、人格得到有效的发展,达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从而真正实践与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文化教育思想。
 
——人文见长
 
是我校争创的办学特色,是指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具有自觉的人文意识、基本的人文素养、一定的人文精神,从而实践与体现“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这一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的人文化教育思想,逐步形成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立校
 
以文立身、以文益智、以文孕美。
 
(三)育人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性学习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将来成为行为高尚、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善于动手、能力较强、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的时代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儒雅之气,刚柔兼备的人文气质,以“宽基础、厚体验、重技能”为培养途径,实施“准备式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现代人才打下基础。
 
1、品德目标
 
高中学生具有奋斗精神,责任感强(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勤俭刻苦,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心理健康;部分学生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民主独立,善于人际沟通。
 
2、知识目标
 
高中学生学科知识全面、掌握牢固、运用灵活,理科、文科知识分别融通、相互迁移,了解艺术、运动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了解科学新发展;部分学生知识面宽(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新发展等),初步确立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
 
3、体质目标
 
高中学生体检合格率、体锻达标率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熟练掌握运动技能;部分学生体育竞赛获奖。
 
4、人文修养目标
 
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现代人文修养,具有儒雅之气和刚柔兼备的人文气质。
 
5、艺术修养目标
 
高中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经典音乐(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戏曲等),掌握艺术技能;部分学生具有分析和评论艺术作品的能力。
 
6、技能目标
 
高中学生具有学习技能(书写、计算机操作)、实验技能、语言技能、艺术技能、生活实用技能、社会交际技能、工科动手操作技能;部分学生应具有艺术等级证书,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组织能力。
 
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按照“夯实基础,优化课程、多元发展、丰富内涵”的学校课程优化目标,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促进基础型课程的优质化建设,拓展型课程的多样化建设和研究型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使学校课程凸显“宽基础,厚体验,重技能”的特色。
 
2、工作目标
 
(1)以“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文化,做到实施课程目标可行、落实课程目标有效。为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初步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一种铺垫。
 
(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为框架,以必修、选修、自修课程为板块,加强基础,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整体构建由国家颁布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统一性与自主性并存的学校课程体系。
 
(3)围绕“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从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设置若干个教学模块,如艺术模块、语言模块、生活实用技能模块、、社会人文学科模块。
 
(4)充分利用本校寄宿制的特点,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开设适合学生和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积极稳妥地进行学分制的尝试,并逐步形成二中的课程特色。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
 
(1)聘请专家对学校课程改革进行诊断、指导,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论证,整体构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大课程板块。
 
(2)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学生选科情况,探索多种课程结构,如跨班上课、特设小班等,探索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如讲座式、讨论式、对话式、实践式等等。
 
(4)重视实验室、技能实训室建设,为学生实践操作、实验提供应有的条件。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
 
(1)制定《攸县二中新课程指导纲要》,从课程开发、内容选定、课程范式、考评要求等方面规范拓展型课程建设,形成人文类、技能类、学科拓展类、动手实践类四条发展方向科目群。
 
(2)完善新课程的课堂管理程序及评价方案,保障研究型课程的有效实施。
 
(4)分学段实施学科内研究性教学,每个备课组每学期推出优秀的基础性课程“研究性教学”示范课一至二节作教学研讨。
 
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1)根据“二期课改”精神和学科课程标准,按年级由备课组筛选本学科基础型课程中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进行组内讨论,大致确立课堂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方法和相关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
 
(2)对已开发的拓展型课程中进行筛选确立重点开发的课程,突出人文类、技能类课程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教材、教学方法,初步形成可供学生选择的拓展型课程群。
 
(3)改善课程结构,扩大课程容量,拓宽学生求知渠道。
 
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1)有效利用本校教师资源,开发三到五门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2)加大学科内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力度,建立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库。
 
(3)充分挖掘学校周边优质资源,尝试与长沙市一中合作办学,在学生技能培养、课程实验、师资培训等方面获得支持,支撑学校课程特色的形成。
 
第五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1)围绕“文化立校”核心主题,有效整合所有开发的拓展型课程,最终促成拓展型课程的“模块化”、“主题化”。
 
(2)五年内出版优秀拓展型课程教材3~5本;收集整理课堂教学优秀案例,出版《攸县二中基础性学科教学优秀案例集》和《攸县二中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集》。
 
保障机制
(一)组织管理
 
1、工作目标
 
学校在以“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自主参与的管理理念,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逐步形成民主管理、制度管理、开放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民主管理
 
树立管理服务的思想,学校紧密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办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教代会对于发展规划、学校制度及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等其他重要事项的知情权、审议权,提高学校管理的透明度。
 
——制度管理
 
切实推进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实施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全员聘用合同制,强化教职员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开放管理
 
学校与同类学校建立亲密地合作办学、交流互访的伙伴关系;加强与高校联系,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实验基地;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共建,争取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紧密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建立社会家校理事会、聘用学生校长助理、设立学校开放周,广泛听取意见,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主要保障措施
 
(1)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健全学校党组织对学校重大决策的审议制度和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代会对规划编制、制度制定、合同聘用、福利待遇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审议权。
 
(2)进一步健全学校行政系统,确立校务会是学校最高行政机构,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切实保证校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领导,全面实施校务公开制度。
 
(3)加强中层各职能部门的建设,由行政向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加强各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建设,实行教研组长学科建设目标工作制和年级组长负责制,形成健全的学校组织管理网络。
 
(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完善学生自治组织。以学生会为基础构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指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实行学生会主席团负责制、班委和团支委协同负责班级管理的制度,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共同参与学校管理。
 
(5)建设社区家校理事会,设立理事工作日,为学校办学思想、办学质量、发展举措等充分提供信息和资源载体,保证学校与家长、社区的紧密联系,增加社会公信度。
 
(6)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以高一层次的学校为目标,实行标杆管理,缩小差距,全面提升学校在管理等各方面的办学水平。
 
(二)制度建设
 
1、工作目标
 
加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以保障学校长效常态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规避办学风险。规范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目标,工作职责,全程质量监控,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规范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构筑起现代学校制度。
 
2、主要保障措施
 
(1)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教师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以活动的形式,建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健全师资培养激励机制。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促进教师队伍长期、稳定的发展,并努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2)建立中层管理干部学习制度,提高反思与系统思考能力,凝聚团体能量,创造性地实施管理。
 
(3)逐步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重业绩、重质量的教师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考评及奖惩制度。建立教育教学校内督导机制,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4)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教育研究会这一学习型组织建设,发挥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的辐射作用和先行者功效,以科研引领成长,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5)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优化基于人文精神的教师分配激励机制,切实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分配制度向教学第一线教师倾斜,向毕业班教师倾斜;向积极参加科研、投身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教师倾斜。建立教师教科研档案,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科研。
 
(6)改进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完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制度,形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机制。用评价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
 
(8)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在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以保证课程改革的最终实现。
 
(9)完善学校后勤工作的规章制度,推行后勤工作的社会化,并建立对绿化、保卫、食堂等社会化管理项目的监督机制,使之为学校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服务。后勤服务形成一条主线——以安全工作为主线;做到两个提升——提升后勤工作地位,提升后勤职工素质;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全体师生,面向教学第一线,面向学校发展;达到四个一流——培养一流的后勤管理队伍,建设一流的生活设施(校园环境),达到一流的管理水平,提高一流的服务质量。
 
相关资料
攸县二中创建于1946年,原名为湖南省私立丹陵初级中学,1951年9月攸县清华职业学校并入,1958年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01年原攸县七中并入。现拥有52个高中教学班,学生3340余人。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8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19人,省市学科带头人4 人,本科生120人(不含在读本科教师),有13名教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学校本部地处攸县北大门皇图岭镇106国道旁,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招生区域覆盖11个乡镇。校园占地面积198亩,现有建筑面积3. 1万平方米 。校内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古樟参天,绿茵成片,绿化覆盖率在75%以上,系市级园林式单位。  学校设施设备较齐全,拥有全县最大的教学大楼,有高标准的微机房3间,多媒体电教厅一间(500多个座位),L 35000A 型65座的现代化语音室一间,每间教室配有三机一幕,校内有线广播和闭路电视直通各班教室,学校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理、化、生、体、卫生器械设备达一类标准。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办学宗旨,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强化“改革求发展,管理出效益”的意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勤奋、守纪、礼貌、求实”的校风,“谦虚、合作、钻研、进取”的教风和“活泼、向上、勤奋、好问”的学风。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实行开放式教学和封闭式管理,推行了学生评价教师和工友制度,建立了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德育工作网络。创办了《丹陵教育》和《金盆》等刊物,学校心理教育成为国家教育学会学生心理教育课题项目的合作单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已被市级立项。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达100%,学生犯罪率为0。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0—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均超过12%,稳居全县一般中学第一名,有不少的学生考入北师大、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知名学府。2003年下期,全市统测,我校各年级综合值排在全市高级中学的第十三位。
 
目前,学校制定了《攸县二中“十一五”期间发展规划》,请专家绘制了学校发展蓝图,并已动工兴建学生食堂,争取近两年内形成三个特色: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办成军营式学校;全面规划,加大投入,加速发展,建成花园式学校,严谨治学,精心施教,提高效益,办成湘东知名学校。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