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山东省华侨中学毕业证样本

山东省华侨中学毕业证样本图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发放,如需查看样本点击【山东省高中毕业证样本】。
山东省华侨中学坐落在胶莱河畔的平度市新河镇。是由旅居海外的519名华侨于1956年捐资兴建的,建校至今,已走过了55年的历程。
 
新中国诞生后,祖国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外侨胞被歧视被凌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爱国侨胞扬眉吐气,深感做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从而激发了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身在海外、心系家乡,决心兴学桑梓,报效祖国,造福子孙后代。最先倡导者首推东南亚的爱国华侨,他们以“山东公会”的名义在侨胞中积极酝酿。一九五四年,孙凤梧先生带着侨胞们的委托,代表“山东公会”,回祖国正式向山东省政府表达了侨胞为家乡捐资兴学的心愿,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并通知当时的蓼兰县政府。县长陈洪明同文教科副科长王新德、民政科干事王序五等热情接待了孙风梧先生。后来,由蓼兰县县长陈洪明、昌邑县县长盛永治主持召开了有教育、民政及归侨代表参加的建校筹委会,具体商讨办学事宜。是年底,孙凤梧先生向“山东公会”和侨胞们转达了同政府初步商定的办学意见。自此,宁祥雨等各位侨领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奔走于侨胞之中,开始了积极的募捐活动。随后,成立了由崔功尧先生出任董事长的学校董事会。
 
在国内,归侨王捷臣、韩其宽两位先生一面与海外董事会联系,一面协助政府筹建学校。国内海外几经协商,确定将校址选在周围百里的侨乡中心,仅一河之隔的昌平两县交界处——平度县新河镇。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为学校命名,并亲笔题写了“山东省华侨中学”的校牌。
 
1956年春,政府派王元三、姜德志、王开棋、张国明等筹建校舍。同年秋,昌潍地委任命张子圣同志为学校党支部书记、史景芳同志为校长,昌潍专署文教局派九名教职工到校筹备招生和开学事宜。当年招收了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计108人。十月,隆重举行了第一个开学典礼。于是,长江以北唯一的一所华侨中学正式开学了,实现了华侨的最大心愿。
 
侨胞们建校捐款共兑换人民币30多万元,政府利用这笔侨资分两次共征地68亩,建校舍2264平方米。至1959年,学校已初具规模。是年夏,开始招收两个班的高中学生——88人,全校在校学生达350人。至此,学校已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完全中学。
 
六十年代初,由于天灾人祸,国家处于暂时经济困难时期,教育进行调整,政府将昌邑县卜庄中学、平度县灰埠中学撤消,学生转入侨中,学校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加强。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1962年,学校被确定为昌潍地区重点学校。“文革”前,学校的办学规模、招生范围和数额逐年扩大,高中在校学生有四个班,初中在校学生有12个班,共800余人,教职工80余人。全校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65年,高中四级的升学率已达75%,列平度县第一名。学校乒乓球队连续获省、地、县冠军或亚军,曲云波同学获山东省三级跳远少年组冠军。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越办越好。
 
1966年夏,“文革”开始,师生停课闹革命,学校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至1968年,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形势趋于好转,教学秩序得以逐渐恢复正常,学校着手处理两年来遗留的学生毕业问题。随后又先后招收了高中八级和九级共五个班的学生。1969至1970年,招收高十级、十一级专业培训班,实行开门办学,开设农技、机电、医务等课程。1971年,学校开始招收两年制普通高中班。自此,学生级别改为按年序排列。1974年昌潍地区拨款三万元建华侨接待室,并将爱国纪念碑移至接待室院中。“十年动乱”结束后,教育走上了正常轨道,全国恢复了高考,学校恢复了校长负责制和各种教学制度,学校内部秩序井然,全体师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春回大地,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恢复了昌潍地区重点学校地位,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大大提高。1979年春,昌潍地委副书记梁云清约各有关部门到侨中现场办公,决定由地区财政拨款25万元(后增补三万元)建设教学楼(2400平方米)。是年国庆节期间,回国参加国庆典礼的侨胞徐洪亭先生、孙凤梧先生等由地、县领导陪同,到校参加了教学楼奠基仪式,1981年秋教学楼峻工并交付使用。是年,省教育厅增补山东省华侨中学为省重点中学,高中改为三年制,执行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类教学计划。1982年,省教育厅、卫生厅、体委组织了对省重点学校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暂行规定”的检查验收,学校获得了“良好”等级证书。1984年,平度县划归青岛市,青岛市教育局拨款15万元建造实验楼(1350平方米)并增添了教学仪器和设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华侨中学这所特殊学校更加关心和支持。省教育厅、省侨办、国务院侨办的领导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原副省长余修同志来校看到二十多年前自己在建校纪念碑亲书的“热爱祖国”(题词)时无比感慨,当即留诗一首:
 
旅居海外赤子心,捐资兴学育新人。赫然四字依然在,二十年前未名身。
 
雨过天晴倍觉亲,莘莘学子是知音。更爱邦家四时春,勤奋园丁茹苦辛。
 
1986年,山东省华侨中学建校卅周年,爱国侨胞和各级领导共商卅年校庆大计,省政府正式下达批文。省、市、县共拨款50万元,征地40亩用以改建校舍、扩建操场,美化、绿化校园。爱国侨胞捐赠87万港币建设“图书馆”大楼,有56位侨胞回国参加了校庆活动。九月十日,省、市、县领导、归侨和侨眷、校友代表及全体师生员工共1300人在侨中隆重举行校庆典礼。国务院侨办教育司发来了贺电,国家和省市领导为校庆题词,市、县政府送来了庆匾。次年九月,徐洪亭、孙凤梧、高玉山等侨胞回国观光,再次来校并参加图书馆落成典礼。卅年校庆活动圆满成功,学校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大大提高,山东省侨中学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1989年春夏之交,全体师生员工经受住了全国政治动乱的考验,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局势稳定,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九零年,平度市政府授予“金马奖”锦旗。
 
1991年9月,举行卅五年校庆时,高玉山先生率49名侨胞参加了校庆活动,购买日产豪华丰田面包车7辆,分别赠与省、青岛、潍坊、昌邑、平度、栖霞侨办和我校,并建立了“华侨奖励基金会”。1992年,省、市拨款25万元建造教工住宅楼(1632平方米)。是年夏,孙凤梧先生率华侨青少年夏令营回国观光,并来校参观,国家教委王明达副主任由丁日新同志陪同来校视察,都对侨中给予很高评价。本年内学校先后获得青岛市“绿化先进单位”、“文明单位”、“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1993年,学校内部进行机制改革,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实行聘任制。这大大加强了各方面的工作,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94年和1995年高考升学率,名列平度市第二和第一,学校获得青岛市“花园式单位”称号。此间,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刘振华同志、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肖岗同志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侨胞亦多次来校参观指导,领导和侨胞的关怀指导,给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1995年,山东省政协将省侨办、省侨联“关于山东省华侨中学四十年校庆及今后发展”的两个提案由青岛市政府回复。青岛市和平度市两级政府分别拨款40万和30万扶持学校发展。学校兴建华侨纪念馆、学生餐厅和学生宿舍,共计3144平方米,青岛市政府命名学校为花园式单位。
 
1996年1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专稿《赤子丹心育新花》,介绍侨中办学情况。同年4月中央电视台来校拍摄专题节目,介绍侨中办学情况。5月,学校被命名为平度市“文明单位标兵”。9月,隆重举行40年校庆活动,68位侨胞参加校庆,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刘振华副主席亲临学校参加庆典。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平、宋任穷、李铁映、吴学谦、刘振华、山东省省长李春亭等对我校题词勉励。同年,学校获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锦旗。
 
1998年,学校先后荣获平度市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平度市企事业先进单位、平度市先进党支部、青岛市侨务工作先进集体等奖励,政治组被授予青岛市先进教研组称号,物理组被评为平度市先进教研组。获平度市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学校业余党校成立。
 
2000年2月,学校新实验楼奠基并动工兴建。9月省侨办领导来我校颁发首届“齐鲁华侨教育奖”。平度市政府领导、青岛市、潍坊市、平度市、昌邑市各级侨办领导均来我校颁奖。10月,学校通过青岛市督导评估,获优秀等级。本年内,学校先后荣获平度市信息宣传先进单位、青岛市第四届中小学体育节活动先进集体、青岛市优秀实习学校等称号,获平度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同类学校第一名。
 
2001年,新教学大楼和教职工住宅楼动工兴建。平度八中高一学生并入我校。学校筹备45年校庆,因老一辈侨胞多已作古,中青年一代感情还不够深厚,加之印尼局势不稳,平度市政府赴海外邀请的侨胞没有一人回国,致使此次校庆没有如期举行。本年学校先后荣获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平度市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平度市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获平度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同类学校第一名。
 
2002年,平度市委市政府和教体局调整普高招生政策,全市优秀学生集中在位居平度市区的平度第一中学和平度市第九中学,学校只能招收新河、灰埠、马戈庄、明村、张舍五个乡镇内的二类学生。生源的决定性影响,导致学校对优秀教师和昌邑生源的吸引力骤降,至此学校成为平度市“二类”高中。
 
同年,经平度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拟将学校搬迁至平度市区,因搬迁经费紧张,新校建设资金一直没有到位。2003年,平度市政府对外招商引资,投资人潘玉兰、林炳和拟合资在天津路与兰州路交汇处新建山东省华侨中学。签约仪式结束后,经投资方要求,平度市教体局特派华侨中学副校长苗清洁同志协助投资方开展新校建设工作。新校由同济大学设计,省邮政局印发中邮专递广告,拟定2003年12月9日奠基开工。自此,考虑到搬迁的必然性,市教体局限制华侨中学硬件建设至今。
 
2003年末,因国家土地政策从紧,建校土地迟迟未能获批,新校奠基一再拖延,直到2005年,投资方撤资,学校搬迁工作终止。
 
2004年,学校教职工170名,在校生37个班2277人,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峰。因限制投入,硬件建设没有同步扩增,阅览室、实验室临时改造为教室,各年级错时就餐,住宿密挤安排,校舍超负荷运转。
 
2005年1月4日,印尼著名爱国华侨、山东省华侨中学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孙凤梧老先生的亲属按照其遗愿,向山东省华侨中学捐赠善款38000元。是年高考,我校文综成绩超一中,数学超九中,学校获市政府颁发的高考突出贡献奖,其中文综、数学两科目对一类学校的超越传为佳话。
 
2006年3月,省侨联主席饶曼妮率领的省侨联考察组来我校考察了解50周年校庆事宜,平度市委副书记王希静陪同。4月,平度市政府对我校五十年校庆请示做出批示。4月24日,平度市教体局会同政府办、统战部来侨中现场办公,研究校庆各项工作,制定校庆草案。因校庆经费没有到位,加之平度市政府有关人员对校庆组织程序认识不够,本次校庆没有如期举行。10月13日,省侨办主任王琳一行来校调研,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侨胞的沟通,拟于适当时间组团去看望侨胞。本年平度市局级单位调整,我校由正局级调整为副局级。
 
2009年,平度市政府决定,以启动平度九中整体搬迁工程为标志,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高中段学校向城区集中。学校搬迁工作,又被提上新的日程。
 
2010年9月11日,由孙秀源同志带领的印尼华侨回乡探亲团一行27人在昌邑市政府副市长徐增法和我市副市长王福考等同志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我校建设情况,并向学校捐赠三台办公电脑。是年,学校获山东省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青岛市平安和谐校园,平度市教育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等级单位,平度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同类学校第一名,平度市绿色生态校园。
 
2011年1月27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李祖沛、中国侨联组织人事处处长赵姗姗一行在省侨联主席梁波、山东省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李兵、青岛市侨联主席胡辛、副主席贺培蔚、平度市市委书记王中、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刘德义、副市长姜文慎、平度市侨联主席张军等领导的陪同下来校视察慰问。李主席表示深为华侨中学走过的50多年光辉历程所感动,他叮嘱要将学校的历史保护好,珍藏好,把学生教育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不辜负海外侨胞的期望。 李祖沛副主席还向学校赠送了5000元慰问金,向全体师生表达了新春祝福。
 
建校55年来,山东省华侨中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两万余名。这些优秀人才奋斗在祖国各地,为侨中赢得了荣誉和骄傲。
 
学校现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27个高中教学班,在校生1536人,教职工151人。2002年至今,学校高考连续9年取得同类学校应届本科达线率第一的优异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嘉奖和平度市教体局的典型表彰。
 
55年的历史证明,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爱国侨胞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与支持。2011年,平度市政府拟将学校整体搬迁至平度市新朝阳中学,同时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给予政策支持。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憧憬着新的起跑线,侨中人正在蓄势待发。我们相信,沐浴各级领导的政策东风,一代又一代的侨中人必将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励精图治,群策群力,共同谱写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