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镇沅县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

镇沅县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图由云南省教育厅、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发放,如需查看样本点击【云南省高中毕业证样本】。
镇沅县第一中学前称镇沅县国立初级中学。民国29年(1940),到任县长白之藩,首理教育,倡导创办县立初级中学,校址选在小箐蔡家佛堂(后来的按板镇中心小学)。县政府教育科长胡松年兼任校长,王吉光为董事长,洪云普为副董事长。
 
民国30年(1941)3月正式成立校务委员会,胡松年校长兼任主任,洪保国任教导主任,旷昌柱任副主任。招生1班,学生50人。同年9月又招收1班,学生40人,教职工11人。
 
民国33年(1944年),学校迁至龙神祠。谭允德任校长(1944-1946)。民国35年(1946年)5月15日王樵县长委派蔡岳麓为校长,任至民国36年(1947)8月。民国37年(1948年)黄学麟任校长,戴鸿猷任教导主任。当年年底,社会动乱,学校停办。民国38年(1949),教导主任戴鸿猷主持学校工作,3月复课,5月后停办。
 
民国时期,学校从开办到停办,共招初中9班,学生280余人,毕业5班,110余人。
 
1951年春,云南省文教厅核准镇沅县初级中学恢复开办。1953年起,贯彻中央“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方针,学校按计划招生,全校学生132人。副校长鲍丕杰、代副主任樊自薰。1957年,中学教育趋于发展,学校扩大招生,全校增至4班,新生150人,在校生210人,教职工16人。
 
1958年改名为“云南省镇沅县第一中学”。1959年随县划归景谷,1月改名为“景谷县第二中学”。 1960年获云南省“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同年8月,学校迁往镇沅县人民委员会驻地(老招待所)。1961年恢复镇沅县建制,复名“镇沅县第一中学”并迁回原校址。1963年国家计划内拨基建款12万元,在白家坡脚建盖教学楼和宿舍食堂,1964年竣工,10月迁入新校址。1967年军训组进驻学校实行军管。1968年学校改名为“抗大中学”,宣工队进驻学校,1969年8月县革委会撤消镇沅一中,教职工全部下放到各公社开办小学附设初中班。1971年恢复开办,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1976年学校恢复正常秩序,逐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978年,学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治理“脏、乱、差”活动形成制度化。坚持“三好生”评选制度。1979年后,学校逐步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实行奖惩制。
 
1984年起,设高中民族部,每年招生1班,学生50人,给予民族生补助费,至2006年共计招生23个班,学生115人;1988年,设初中民族部,每年招生50人,给予民族生补助费,经费由省民委安排,至2003年,共计招生16个班,学生800人。
 
1987年下半年,学校进行了首次职务职称评聘工作。1991年首次解决职称评聘遗留问题,1992年转入经常化、正常化运行机制,1987年至2006年的20年时间里,在我校工作的教师中,评为中高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2人(欧阳聪儒、罗廷元),高级教师有48人。职称评聘自2004年起实施,此后资格评定与聘用分开。
 
1993年,镇沅一中被评定为云南省二级三等完中,1996年评定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2001年学校启动申报云南省一级完中的准备工作,历时4年,2005年顺利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为此,镇沅一中获得了国债建设资金202万元,建盖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900㎡。
 
1996年,随县城搬迁,镇沅一中启动了新校园建设。新校园规划占地65000㎡ 建盖综合楼一幢,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二幢,食堂一幢,教职工宿舍三幢(60套),篮球场二块,办学规模24个教学班,1999年校园一期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24日学校正式启动搬迁,于7月20日完成搬迁,8月在新校园开学。为满足学校正常发展的需要,从1999年搬迁至2006年,1、学校自筹经费200万元,建盖单身职工宿舍楼一幢;2、学校补助、教职工集资建盖职工宿舍一幢(16套);3、银校合作,向镇沅农业银行借款350万元,建盖了实验楼、标准运动场、女生宿舍楼、围墙、办公楼等建筑,以及校园道理、绿化等建设,银校合作项目带动投资700余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镇沅一中占地面积61193.8㎡,校舍面积19948㎡,总建筑面积26343.2㎡。有42个教学班 (初中12个班,高中30个班),在校学生2387人,共产党员58人,共青团员1615人。在职教职工166人,专任教师136人,其中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教师56人,研究生学历3人,在读研究生3人。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育人环境等方面不断得以提升。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