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江山第二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

江山第二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江山市第二中学,其前身为江山县私立志澄初级中学,创办于1923年(民国12年), 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光荣历史,是浙西(衢州)地区第一所私立中学。创办人徐志澄,原名缙琛,江山茅板乡人,民国初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后在本县文溪小学任教十多年。在长期的教书生涯中,徐先生耳闻目睹本县青少年长途跋涉外出求学的种种艰辛和困苦,便矢志在本县创办一所私立中学。为解决办学经费,徐除自己慷慨解囊外,还邀请了当时学界名流周邦英、叶德魁、姜志纯等多人,共同商议有关发动社会捐资等事宜。经过精心筹划,学校终于在1923年9月正式开学。首期招收一个学级34人(施行男女同校),租借城关慈巷王祠为校舍,推举在浙江省立第八中学(现衢州一中)任教的周邦英回原籍出任第一任校长,以孚众望。
 
因为学校创建于战乱时期,创建于多事之秋,这个新生儿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面临着贫病的煎熬,邪恶的摧残。1924年秋,军阀孙传芳军队,自闽北越仙霞岭进驻江山,占用了校舍,校产和设备被破坏殆尽。事后,亲戚朋友皆劝志澄停办学校,先生却不以为然,竭尽全力,使学校很快地得以恢复。1925年6月,上海“五卅”惨案后,本校师生发起召开了有100多名师生及爱国士绅、商人等参加的“江山国货维持会成立大会”,大会由青年教师毛春翔主持,与会者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等口号,毛春翔老师还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演说。会后,学生和青年店员们深入各商店、码头及水陆交通要道,宣传、抵制、查禁英、日“洋货”。志中校园,革命活动十分活跃。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下,以后曾有不少志中师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帝,反封,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如革命烈士、校友徐葆兰、何嘉璜等等。徐葆兰烈士因参加了驱逐反动文人学阀、教育厅厅长张道藩的学生运动,被当局列入拘捕的黑名单。为逃避追捕,他只身前往上海,改名换姓,就读于上海新华艺校,“七七事变”后,徐返回江山,参加江山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继后又以小学教员的公开职业身份为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工作,1941年1月22日,因叛徒告密,被宪兵逮捕,押往上饶集中营,受尽折磨,卒于狱中。早年投身革命、从事地下工作并遭受国民党追捕、蹲过反动派监狱的还有毛鹏仙、毛春翔等。这是后话。
 
1928年9月下学期,学校已发展为3个学级,学生154人,校舍设备也初具规模,1931年2月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立案。
 
1937年春,学校已发展为五个学级有学生241人,除招收本县学生入学外,还有来自衢县、常山、广丰、玉山等地的莘莘学子。当年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敌机多次飞临江城上空狂轰滥炸,其间空袭警报频繁,为学生安全计,学校被迫迁往南乡茅坂,借徐氏宗祠及关王庙,新厅为校舍。就这样,学校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面,得以继续存在。嗣后,学校不断发展,学习环境也得到改善。然好景不长,1942年夏,日寇窜犯江山,恣意烧杀掠抢前后三个月,学校被迫停倮,多年来辛苦经营所添置的教学设备毁于一旦。为了尽快重建学校,时任校长的徐缙瑞不辞艰难困苦,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学校于10月即行复课,并且招收了新一届学生,全校共10个班级,学生500多人,教员29人,还在苗山脚下另行建了一幢可容400人的二层楼校舍,学校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好势头。为了振兴江山教育,学校在1943年秋在江山城关原址增设了分部。1944年—1945年,为满足江山国民教育师资需要,学校先后对四届毕业生131人专门进行师范教育。1947年改城内分部为本部,茅坂为分部,两地共14个班级,学生715人,教职工48人。教师报酬以课时计算,全年经费达一亿六千九百零四万元(法币)。学校从开办到1949年1月共毕业学生35届1547人。
1949年5月6日江山解放,9日,学校恢复上课。不久,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采取“维持、整顿、改造”的方针。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认真贯彻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遵守政府法令,努力办学,根据省教育厅6月制定的<<浙江省私立中等学校补助办法(草案)>>,得到政府在经济上的补助。1951年10月根据衢州地区专员公署3039号文件,改校名为“江山县私立文溪初级中学”,此时,国家经济虽然还处于恢复阶段,但由于人民政府重视教育,及时发放助学金,使得大批工农子女获得入学的机会。自此,学生的成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经过思想改造学习,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师生热烈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学校工作蒸蒸日上。1952年春夏之交,正当抗美援朝斗争取得节节胜利之际,朝鲜人民代表团在洪淳哲团长率领下来我国访问,本校青年教师汪逸羽诵读洪团长<<请接受献给您的光荣>>的诗歌以后兴奋得彻夜不眠,写下了题为<<兄弟的帮助用不着感谢>>的和诗,请<<人民日报>>转交给洪团长。<<人民日报>>4月6日第四版"抗美援朝专刊"登载了这首长诗。
 
1956年5月江山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6月按中共江山县委文件,将文溪中学由私立改为公办,校名改为“浙江省江山县第二中学,9月2日又奉命改为“江山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8月,新创办的县工业中学机械、化工两个班设在一中校内。同年年底,为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中共江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支部正式建立,祝日光同志任第一任支部书记。1959年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的规定》,建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正常秩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其时学校已发展为15个班级,782名学生。毕业生升学考试各科成绩总评为全县第一,居金华地区第二位,其中数学成绩为金华地区第一。<<光明日报>>记者来学校采访,帮助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并在1959年12月22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以<<江山一中迎头赶上先进学校>>为题的经验介绍文章,自此以后,邻近各县常有教师前来听课,江西省上饶一中、二中还与学校长期挂钩,互相学习。学校全体教职工齐心合力,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提出了“誓夺全区第一,力争全省领先“的口号,努力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1959年—1962年连续三年,初三毕业生参加金华地区升学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学校声誉大振。
 
1966年“文革”开始,社会动乱不已。1968年秋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并自行更名为“新一中”,1969年春与“江山中学”合并,称为“江山城关中学”(原江一中为城关中学第一教学点),隶属城关镇管理领导,学制从三年改为二年,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1972年9月,江山城关中学改称为“江山中学”,收回由县领导。原“江山一中”称“江山中学分部”。
 
1978年8月,拨乱反正,学校恢复建制,称“江山县第一中学,方岳年、祝春和先后出任书记兼校长,学校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全校师生认真贯彻<<中学生守则>>,大力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各教学班之间开展“学英雄、比思想、赛成绩、创三好”活动;并且着手重建教研组,开展正常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风气日趋浓厚。课堂教学强调提高效率,落实双基,以年级段为单位把好知识质量关,于是,教育质量得到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学校为发展勤工俭学,创办了校办工厂,分设砚台、铁件加工、电镀、羊毛衫编织等车间,年产值15.5万元,其中所产西砚,远销日本等地,1978年下半年,增设高中班。
 
1983年9月为适应中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招收高中职业班两个(会计、机电)开创了江山全日制城镇职业教育的先例。1984年,根据县教育局一条龙办学计划(江一中专负城关初中教育)停止普通高中招生。1985年为了在城关首先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面向城关镇划片招生,小学毕业生免试直接进入中学。为适应义务教育需要,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除原有理、化实验室外,又另辟生物仪器室和实验室以及教师资料室和阅览室。1985至1986年,学校从几门主要学科中,挑选出6名骨干教师组成了以当时负责教学工作的吴之琅老师为团长的“江山县教育局讲师团”,深入到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山区学校—塘岭乡初中开展“教育扶贫”活动,讲师团成员均以普通科任教师的身份,承担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任务及相关学科科任教师的指导工作。所派教师一年轮换一次,第一批派出4人,第二批派出2 人。在这同时,塘岭乡初中校长还前往江山一中挂职学习、锻炼,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等各项活动。 1986年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作了些改革,原来的“教导处”被一分为二为“教务处”和 “政教处”,前者主管教学、后者主管德育。学校提出了“立志、勤奋、守纪”六字校训。针对普及义务教育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为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专长,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了政治、文史、理化生、音体美、书法、摄影、工艺等各种兴趣小组有二十多个,80%学生的学生参加活动。并受江山市卫生局委托,创办了一期以培养江山市城乡多医院护理人员为目的的“护理班”(1989年7月毕业)。 1987年开始,学校开设劳技课,在课程设计上把职业教育引入普通教育。这一年又新创办了两个校办企业,即江山五感器厂、华昌实业公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赋予江山二中以新的生机和活力。1988年3月,因撤县建市,改校名为“江山市第二中学。下半年,学校实行教学大循环制,按年级段办公。1989年,江山市教委对二中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和调整。新一届学校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逐渐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共识。为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对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了修改和补充。修改后的校训为 “团结、文明、求实、创新”;新确立的教风为:“情理方格”、学风为:“立志、尚礼、勤奋” 。1991年,学校被江山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江山市示范初中,市教委给学校提出了“常规要求落实、校风校纪严明、教研风气浓厚、教育质量较高”的要求。为落实好市教委的要求,学校大抓了校容校貌和校园文化建设;大抓了校风校纪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力量的协调配合,通过“学科渗透”、“军民共建”等形式,不断拓展育人渠道,并取得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成绩。1992年6月,浙江省“两史一情”教育现场会在江山二中召开。当年,学校被评为“江山市文明单位”、“江山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江山市花园式单位”、“衢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校团委被评为“江山市红旗团委”、江山二中少年团校获 “浙江省最佳中学生团校”光荣称号;学校党支部被评为“衢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一直保持在60—70%之间,居全市前茅。学校体、音、美、劳教学,富有特色,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体育达标先进单位。
 
1993年学校迎来了70华诞。利用这一契机,学校在师生中、在新老校友中开展了一个以“爱我二中、建我母校”为主题的校庆系列活动、通过忆校史、颂母校、弘扬优良传统、激发爱校之心。整个校庆活动,大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是年8月,学校被评为“衢州市文明单位”,12月又获第一批“江山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十佳学校”称号。
 
1995年,学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江山二中1996—2000年学校发展规划》,继后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二中学生形象要求”和“二中教师形象要求”大讨论。经过讨论,最后将“勤奋、守纪、尚礼、正直、俭朴、坚毅”十二字作为江山二中学生的形象要求,将“敬业、爱生、博学、求精、团结、正已”十二字作为江山二中教师的形象要求。这一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新的突破,应届毕业生中考总分上重点线的占江山市该档成绩总人数的27%;这一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江山市‘二五’普法先进集体”、“衢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学校党支部又一次被评为“衢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遇到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办学条件问题,校舍紧张、设备落后。这一问题及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1995年10月江山市政协主要领导前往二中进行考察,与学校领导共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中共江山市委、市政府把二中校园改造列入1996年全市工作要点,写进了市委、市政府[1996]1号文件,市委书记徐佳增还亲临学校了解教学大楼的选址、规划等问题,市长王之煊亲自过问工程开工的资金问题等。
 
1996年,江山市教育部门实施的“凝聚力工程”选点二中,市教委的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先在二中进行。学校提出了“聚精会神抓质量、从严要求抓队伍”的响亮口号,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健全教职工岗位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及中层以上领导成员年度述职评议制度。1997年,学校校园改造在完成了图纸会审、民房拆迁等前期工作后,与市区城中路拓展工程一道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1998年12月,建筑面积为6100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如期竣工。继后,又开始了学校新运动场建设。这几年,学校一面抓紧硬件设施建设,一面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学校教育科研、群体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成绩喜人。学校荣获“江山市十佳文明学校”、“江山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山市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市)活动先进集体”、“衢州市文明单位”、“衢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业余训练先进集体”等许多荣誉称号。这一年还有12位老师被评为首批“江山学科带头人”。这以后,学校工作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台阶,荣誉也因此接踵而来。1999年学校被评为“衢州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等等。校团委被评为“衢州市99年度先进团委”。体育教师严友明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工作者”。
2000年9月,学校开始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广大教职工的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