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蒲江中学毕业证样本

蒲江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基本内容
 
四川省蒲江县蒲江中学,是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省、市、县三级校风示范学校,市、县文明单位,市园林式单位。学校坐落在风光旖旎的白鹤山麓,蒲水之滨,占地近200亩,现有教学班42个,师生3000余人。校内小桥流水,幽雅清新,假山喷泉,相映成趣,花团锦簇,树木葱茏,是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校历史悠久,前身为南宋礼部尚书魏了翁于公元1210年创办的“鹤山书院”。七百多年来,虽历经沧桑,但书院“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准则和艰苦奋斗、勤奋进取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培育出了成千上万的人才。著名爱国将领、对日作战英勇牺牲的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李家钰、著名化工专家杜长明博士、医学专家徐国熙博士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解放后五十年间,学校先后培养的上万名毕业生中,许多人也已成为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专家、学者。
  1982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标志着蒲江中学跃上了崭新的台阶。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有漂亮的教学综合楼、实验综合楼、学生公寓楼、艺术宫、体操馆、游泳池、标准的四百米运动场、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装备一流,功能齐全。同时,还开通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使蒲江中学成为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以上,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0人。他们中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省、市劳模、省、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先进个人、师德百佳、十杰青年等30多人。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年高考一次上线人数、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活动等均取得优异成绩。1985年以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连续17年受到市教育局表彰。2001年高考一次上线率居成都市郊(区)县省重点中学第一名。享誉全川的占地60余亩的大果园已成为学生勤工俭学和劳动技术实习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伴随着成雅高速公路的贯通,从成都到蒲江只需半个小时的路程,缩短了学校与成都市区的距离,学校的区位优势已十分明显。
  目前,全校师生正在“继承鹤山传统,铸造蒲中辉煌”的口号感召下,发扬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崇尚一流、争创一流为核心的“蒲中精神”,荡素质教育之舟,育社会栋梁之材,为把蒲江中学办成享誉巴蜀的一流名校、早日跨入“国家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
历史: 鹤山书院,位于县城北1里之白鹤山上(故址在今蒲江中学果园),为邑人魏了翁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辞朝归里时创建。各地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
鹤山书院办学的宗旨是:以“庐山、嵩岳、衡麓、睢阳书院为楷模”,砥砺学术,造就人才。了翁师承庐山白鹿洞书院“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之治学原则,亲自执教。教学方法及内容为:个人精读,相互问答,集众析疑,以研习为主,间亦议论时政;授教课本有朱熹《四书集注》等经典著作,了翁抄录之皇室书中儒学秘本,以及魏家有藏书等。在了翁掌教下,书院治学风气谨严,学术思想活跃,门生学识日增,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者众。其中,先后考中进士,在朝廷充任高级官职多人。在其家学和弟子中,《宋史》为之列传者达八人,取进士者达十四人。如嘉定进士吏部尚书、丞相游似,嘉定进士刑部尚书吴泳,嘉定进士礼部尚书牟子才等。
 
鹤山书院建筑结构完整。其布局为:山麓建镌有“魏氏故里”横额的石坊为山门,有300余级石阶通至山项。山项书院前立一屏墙,上有清代邑令纪曾荫手书、每字3尺余见方的“鹤山书院”四大字。书院主体为前后相连的两个四合大院,其后侧有一洗墨池。
 
元代
 
宋元(蒙)战火,鹤山书院“莽为茂草”。
 
明代
 
成化七年(1471年)邑令邵有良重修鹤山书院一次。
 
正德十二年(1517年)御史虞雍重修鹤山书院一次。
 
清代
 
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鹤山书院一次。
 
乾隆三十四年(1770年)至三十八年(1774年)知县纪曾荫改建鹤山书院一次。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再重修鹤山书院一次。
 
鹤山书院可考的各任山长名单:
 
雍正年间:潘成禧,江南人,寄居蒲江。
 
乾隆年间:陈怀仁,蒲江辛街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科举人。乾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科进士,官至户部福建司主事。
 
嘉庆初年:赵廷澍,蒲江西门外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科举人,山西省临县知县。
 
嘉庆年间:王宗陶,蒲江龙泉山人,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科举人,长宁县教谕。
 
嘉庆年间:彭廷飏,蒲江彭磅山人,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科拔贡,仁寿县教谕。
 
嘉庆末年:钟殿华,蒲江人,喜庆二十一年(1817年)丙子科举人。
 
道光初年:李寿堂,蒲江人,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科副榜。
 
道光二十年(1849年)、三十年(1850年)及光绪四年(1878年);解璜,蒲江甘溪明月寺人,道光二十八年丙午科举人。
 
道光末年:彭体元,蒲江人,贡生。
 
同治二年(1863年):陈桂智,蒲江人,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拔贡、候补教谕。
 
同治三至七年(1864年—1868年):徐元善,蒲江人,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副榜、候补教谕。
 
光绪三年(1877年):陈家镇,蒲江复兴乡人,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科举人、南部县训导。
 
光绪年间:王汉昭,蒲江人,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科贡生。
 
光绪年间:戴履中,蒲江中兴乡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已丑科举人。
 
光绪末年:李万钟,郫县人,举人。
 
二、高等小学堂小学校时期(共39年)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学校四易其名,三易其址。
 
1、蒲江县高等小学堂10年(1902年—1912年)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废科举,改学堂,鹤山书院改办为蒲江县高等小学堂,校址迁到县衙署侧考棚,共2班,学生60人,校长黄辅翼,成都铁道学堂毕业。
 
1904年校长袁文卓,日本弘文师范毕业。
 
1908年校长黄辅翼,成都铁道学堂毕业。
 
2、蒲江县高等小学校17年(1912年—1929年)
 
1912年(民国元年),蒲江县高等小学堂改名为蒲江县高等小学校。校址迁到鹤山书院旧址。校长杨咸章,成都优级师范毕业。
 
1915年(民国四年)校长杜诗唐,成都优级师范毕业。
 
1918年(民国七年)校长柯兴诗,清禀生。
 
1920年(民国九年)校长袁文卓,日本弘文师范毕业。
 
1921年(民国十年)校长徐昌熙,成都法政学堂毕业。
 
1925年(民国十四年)校长曹建章,赴法国勤工俭学留学生。
 
1927年(民国十六年)校长詹蹈和,清代文生。
 
1928年(民国十七年)校长董攀桂,华西大学毕业。
 
3、蒲江县立第一小学校10年(1929年—1939年)
 
1929年(民国十八年)蒲江县高等小学校改名为蒲江县立第一小学校,校长高举之,成都高等师范毕业。因当时“匪夷猖獗”,校址从鹤山书院旧址迁到文庙内。
 
1931年(民国二十年)校长曾昭传,雅安师范毕业。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校长罗家光。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校长安和壁,四川法政学堂毕业。杜长钟秋季任校长。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校长杨尽轩,罗家光秋季任校长。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校长汤仕廉,成都省立师范毕业。教务主任彭仁宝,训育主任杜国良、鲁彬文。8个班。学生219人,教师16人,职工7人。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校长詹蹈和,8个班,学生219人,教师10人,职工3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校长龚映准,谢叔农秋季任校长。5个班,教师12人,职工4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校长高举之,6个班,教师12人,职工4人。
 
4、蒲江县立中城小学2年(1939-1940)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蒲江县立第一小学校改名为蒲江县立中城小学,校长高举之,教导主任杨叙伦,训育主任彭子襄。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蒲江县立中城小学校长赵仁阶,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同年“中城小学”又更名为东北镇中心国民学校。
 
小学堂小学校时期知名校友
 
李家钰(1892年—1944年),蒲江大兴人,1906年于高等小学堂乙班就读,抗日烈士,国民党三十六集团军上将总司令。雷震,师长,抗日烈士。周鼎铭(1901年—1944年),蒲江松华人,少将,抗日烈士。吴兴武,解放军南京军区少将。
 
杜长明(1902年—1947年),蒲江成佳人,留美化学博士,孙中山革命委员会实业部长。徐国熙(1911年—1968年),蒲江鹤山镇人,留美医学博士。
 
三、蒲江中学时期(共61年)
 
1941年(民国三十年)至今。
 
1、蒲江县立初级中学校8年(1941年—1949年)
 
1941年(民国三十年),因成都及邻县办了中学,我县小学毕业生各奔成都、邛崃、眉山等地就读中学不便,遂将原鹤山书院改办为蒲江县立初级中学校,校长杨寿康,北平师范大学毕业,教导主任高登选(即高举之),招收男生2班,女生1班,学生151人,教师11人。
 
1942年上期校长谢怀清,国立暨南大学毕业。全校6个班,学生384人,教师17人。
 
1942年下期—1944年上期,校长谭季卿,国立暨南大学毕业。教导主任刘振声,事务主任杨泽田。
 
1944年3月—1946年2月,校长徐正衡,资阳人,北平中国大学化学系毕业。
 
1946年3月—1949年2月,校长刘兴祥,蒲江人,四川大学毕业。
 
从1941年至1949年共计招收学生人数1176人。
 
2、四川省蒲江县初级中学校10年(1950年—1960年)
 
1949年下期1951年初,校长周仁楷,教导主任姚振民,总务主任刘元相。
 
1950年校名由“蒲江县立初级中学校”改为“四川省蒲江县初级中学校”。
 
1951年初—1951年下期,临时负责人李力生。
 
1951年下期—1952年上期,教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白瀑兼校长,洪雅人,大学学历。教务管理委员会委员姚振民担任教导工作,教务管理委员会委员刘元相担任总务工作。
 
1952年—1958年,副校长蒋德慎主持学校工作,仪陇人,大学学历。教导主任姚振民,副教导主任战曲江,总务主任杨友春。在此期间,1953年新校舍建成,学校迁至鹤山书院山麓,即今蒲江中学校址,书院原址辟为果园。
 
3、四川省蒲江中学校42年(1960年至今)
 
1958年—1966年,校长兰际远,资阳人,专科学历。在兰际远任校长期间,1958年秋首办高中班,“成绩卓越,声名远扬。”1960年校名由“四川省蒲江县初级中学校”改为“四川省蒲江中学校”。学校领导成员有:1958年—1959年,副校长蒋德慎,代理副教导主任张学忠。1959年—1961年,副教导主任付修惠,代理副教导主任张学忠,总务主任曹建胜,代理副总务主任杨友春。1961年—1962年,副校长付修惠,副教导主任曹建铫,代理副教导主任张学忠,总务主任杜崇明,代理副总务主任杨友春。1962年—1964年,校长兰际远兼任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付修惠,副总务主任杨友春。1964年—1966年,副校长付修惠,副教导主任曹建铫,代理副教导主任张学忠,总务主任周仁忠,副总务主任杨友春。在1965年—1966年,校长兰际远升任蒲江县长后仍兼任学校校长,因忙于县政府工作,学校日常工作由副校长付修惠主持。
 
1967年—1968年,由工宣队负责人,县武装部军人曾忠诚主持学校工作。
 
1968年下期—1970年,校教育革命委员会主任刘兴全(蒲江人,高中毕业)主持工作。校教育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缔康、张天泰,校教育革命委员会常委李启明、纪世章。
 
1971年9月—1982年1月,校革委主任、校长李文学,蒲江人,高中毕业。李文学任校长期间,学校领导机构成员:1971年—1978年副书记、校革委副主任喻全才,校革委副主任周界、代瑞忠、翟超、陈保安。1978年—1982年,副校长翟超、周本良,副教导主任张学忠、陈述瑞,总务主任陈茂礼。
 
以上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期间,学校卷入文革,一度停课,1976年后学校工作步入正轨。1979年学校升格为地区重点中学。
 
1982年2月—1983年12月,校长、书记翟超,山东鱼台人,本科毕业。副校长、副书记周本良,副校长张学忠,副教导主任陈述瑞,总务主任由陈茂礼、韩正友先后担任。1982年学校再升格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
 
1983年12月—1987年3月,校长、书记罗仕文,蒲江人,本科毕业。副校长、副支书周本良,副校长刘忠仁,办公室主任徐家权,副教导主任陈述瑞、罗本昌,总务主任由韩正友、陈述远先后担任,督学张学忠,纪检员张家福。
 
1987年3月—1990年4月,校长、书记喻敬轩,邛崃人,专科学历。副校长、副支书周本良,副校长刘忠仁,办公室主任徐家权,副教导主任陈述瑞、罗本昌、苟同燃,总务主任陈述元,督学张学忠,纪检员张家福。
 
1990年4月—1999年9月,校长、书记刘忠仁,蒲江人,本科毕业。1990年—1993年,副校长、副支书周本良,副校长苟同燃,副教导主任陈述瑞、罗本昌,总务主任陈述元,督学张学忠,纪检员张家福;1993年1998年,副校长、副书记周本良,副校长苟同燃,副教导主任陈述瑞、罗本昌,总务主任陈述元,副总务主任周兴全(1996年起担任),纪检员张家福;1998年—1999年,副校级调研员周本良,副校长苟同燃,教导主任刘成,副教导主任罗本昌,副政教主任龚长维,副总务主任周兴全。
 
1999年9月至2008年9月,校长、书记徐家权,蒲江人,本科毕业。副校长苟同燃、彭文甫、刘成,副教导主任罗本昌,副政教主任龚长维,副总务主任周兴全,副校级调研员周本良。2000年12月,学校任命黄毅为办公室主任助理,彭攀平、袁江川为教务主任助理;2001年7月,学校进行中层干部公选,公选结果,黄毅任办公室副主任,彭攀平、谢俊昭任教务处副主任,王永建任德育处副主任,刘燕平任教科室副主任,刘萍任总务处副主任。
 
资料
 
1、元中书右丞相总裁脱脱等修《宋史·儒林七·魏了翁传》摘录: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庆元五年登进士………
 
2、了翁牌前对联:
 
故里归欤?天为斯文留此老,
 
先生往矣!我思景行仰高山。
 
——代履中山长所作——
 
3、魏公祠对联:
 
师道伪乎?问当日众口蛾眉,谁想孔庭俎豆,
 
精灵归矣?料此山一生鹃血,难忘宋室江淮。
 
4、鹤山书院史料:
 
南宋
 
嘉定二年(1209年)始创建鹤山书院。三月,魏了翁生父高孝寿卒于蒲江,一为执丧,二为办学。了翁去国还乡,择其父墓地于长宁阡,冬月葬之,又在长宁阡“属连”的白鹤冈择得鹤山书院地址(即现山项果园),于是“即其地成室”。
 
嘉定三年(1210年)春,建成。了翁“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宋史·魏了翁传》),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治学准则,适逢参加秋试的邛州学子没有讲习之所,了翁召他们来书院授业,由春而秋,“余乃约十余士之当赴类省试者,会文其上。是岁,自类元王万里而下,凡得七人,其不在得中者,后亦接踵科第,或以恩得官,莫有遗者。”(《鹤山集》卷九十二《赠王彦直》)另在(《鹤山集》集卷四十一《鹤山书院始末》)中对这年的秋试作了同样的记载:“考中者自首选而下拔,十而得八,书室俄空焉,人竞传为美谈。”
 
秋试后,“士争负笈从之”,络绎不绝,为满足教学需要,再扩书院规模。
 
嘉定四年(1211年)冬,了翁知汉州离去,从嘉定二年回乡执丧办学到嘉定四年,了翁亲自在鹤山书院执教主讲时间约一年半以上。
 
嘉定十一年(1218年),了翁生母谯氏亡故,请求解官回乡,边守制边在书院讲学。
 
嘉定十二年(1219年)到嘉定十三年(1220年),了翁仍居家守制,于书院讲学。
 
嘉定十四年(1221年)前,于书院讲学,后,知潼川。
 
嘉定十五年,了翁被召入京。
 
端平二年(1235年)十二月,宋理宗面赐魏了翁御书、唐人严武诗及“鹤山书院”四大字,嘉其办学。此事载于《宋史·魏了翁传》一百九十六页,原文为:“朝辞,面赐御书唐人严武诗及鹤山书院四大字,仍赐金带鞍马,诏帝臣饮饯于关外。”后,了翁于宋理宗御书“鹤山书院”四大字后题了跋文。
 
嘉熙元年(1237年)三月十八日,了翁病死于苏州,享年六十岁。
 
魏了翁弟子先后取进士及担任高官者多人,著名的有:
 
游似,南充人,嘉定进士,吏部尚书,丞相。
 
吴泳,潼川人,嘉定进士,刑部尚书。
 
牟子才,井研人,嘉定进士,礼部尚书。
 
高斯定,蒲江人,绍定进士,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王万里,蒲江人,嘉定类省试类元,太常博士。
 
程掌,丹棱人,绍定进士。
 
蒋重珍,无锡人,嘉定十六年举进士第一(即为状元)。
………
 
魏了翁创办的鹤山书院,通过讲学,扩大影响,形成了鹤山学派。
 
元代
 
南宋末年,四川遭至宋、元(蒙)战火的严重破坏,蜀士纷纷避难东南,其中也包括了魏了翁的一些门人,加之宋理宗时代“赐第宅苏州”(《宋史·儒林七·魏了翁传》),魏氏家族迁居苏州,了翁死后也葬在那里。所以元代魏起(了翁曾孙)之时,已“莽为茂草”的鹤山书院没有得到修复。但元代采用“治天下必用儒术”的建议,仍尊重儒士。
 
明代
 
鹤山书院重修二次。
 
明成化七年(1471年),邑令邵有良重修鹤山书院,现照录清代《蒲江县志》所载全文于下:
 
重修鹤山书院记
 
明进士 邵有良 邑令
 
鹤山书院魏文靖先生读书处去治北一里许左跨白鹤寺右带浴丹池长秋山环绕于前紫极观拥护于后诚士人藏修所也开禧初先生以武学博士诏试七对策语甚切直御史徐相劾之迁校书郎以亲老乞外补出知嘉州及史弥远用事先生力辞不赴遂筑室鹤山所以问于广燔二先生者授徒讲学士争趋之当时亲炙先生之教如游似牟子才等皆一时名士及数百余岁而蜀之人尚知圣贤大旨岂非先生遗泽之所存乎愚去先生居若此之远后先生出若此这迟然生行所著九经要义之传于世者窃尝诵而读之被先生之教化有年矣第未升其堂而入其室耳成化庚寅由内官出知是邑即欲得先生之书院观之询诸父老曰不知也询诸群吏曰不知也询诸乡大夫曰不知也盖其堂室倾废久矣越明年三月有民任姓者引而指之遂偕儒学会政冯亮往观焉基址犹在磉砌仅存墨池方太许四面甃以石佥曰此古迹也嗟夫蒲自先生没后典型凋谢久矣兹何幸哲人虽往里居住依然爱择日命工筑室以新之环墙以周之虽其规模宏广不克如昔日然亦足以俾士民知所重矣后之登斯堂而观斯院者宁无高山景行之思乎若夫扩而大之则俟夫后之君子峕成化七年辛卯五月端午记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御史虞雍重修一次。
 
清代
 
雍正二年(1724年),以魏了翁当南宋禁理学之时,独能倡明正学以不坠,诏魏了翁入祀孔庙。
 
雍正三年(1725年)重建鹤山书院。
 
乾隆(已己年)冬,署令赵珺重树鹤山书院石碑,现照录清代《蒲江县志》所载碑记全文于下:
 
鹤山书院碑记
 
国朝奉天镶白旗监生赵珺署令
 
魏文靖先生理学名儒也当南宋时邪说簧鼓先生维持正学于圣道大有发明洵为中流砥柱余仰止之私已匪朝夕戊辰十月署篆蒲阳窃喜得观先生讲学之地因访迹于邑人士佥曰治北里许有鹤山书院即古藏修所也历任沿陋不葺日就倾圯前宰取坠椽颓柱于城中改建文昌宫移木主祀之自兹不复有书院矣余不禁慨然叹虫文靖先生在昔以正学开门授徒大有功于蜀士愚以为莅斯土者正宜培书院以彰正学宗风是书院之当存犹饩羊之不可轻去也奈何因其圯而废之其于移祀之意果有当乎时欲仍故址以复先生书院会金川用兵粮运孔急不果其事越时年大兵进剿应夫供马日迫于役未果既而妖氛扫荡天子以川民疲于军务诏有司加意休息因不便以士木之功遽劳吾民则又不果秋九月瓜期有代检视俸廉已罄于公事畴曩修复之愿意托诸空言中心怏怏不睽寝食九日以送客之成都偕僚佐陈君天章韩子玉书友人蔡静轩出郭登高籍访鹤山书院至则草蔓幽蹊棘罗废址因批荒辟芜得前明邑尹邵公遗碑一通洗扪字读而识之咸以备知文靖事迹为快静轩揖余而言曰夫古今物之兴废固本乎数然邵公以成化七年端午勒碑记事历今几三百年矣而此碑之埋没于寒烟榛莽间者亦匪一日兹于重阳令节获遇我公安知非文靖先生与邵公之灵爽有以使之耶公固好学士得斯奇遇盖可忽乎哉余曰静轩之言是矣余虽行装已束就道有期然不敢怀将去之心令此碑卧芜草邻瓦砾而与废院者同获罪于古人也爰以敝裘市金税匠筑基而竖之复以巨础周其傍以防倾塌工成偕旧游诸君往观虽空山岑寂而古柏森森之下有屹然特立于洗墨池边者则鹤山书院碑也碑存即址罗丛棘蹊迷蔓草后亦有所考而出之可无虞其终没于樵采矣于是诸君子相与称庆余亦手额他日者苟余薄禄必果修复之愿一安先生与邵公之灵故勒石以志所遇倘后之君子踵而新之使文靖遗泽亘古常昭蒲之人士得趋正学则礼义之风于复古乎何有乾隆已巳孟冬塑日记
 
清乾隆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知县纪曾荫改建鹤山书院,并亲书“鹤山书院”四大字于照壁。后又于山麓建“魏氏故里”石牌坊一座。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再重修鹤山书院。
 
1953年学校迁至鹤山书院山麓,现蒲江中学校址,山项书院原址辟为果园,尝余一书有“鹤山书院”四大字的屏墙,亦于文革期间毁去。现火砖屏墙为蒲江县宣传部于1994年重建。
 
近况
学校历史悠久,前身为南宋礼部尚书魏了翁于公元1210年创办的“鹤山书院”。七百多年来,虽历经沧桑,但书院“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准则和艰苦奋斗、勤奋进取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培育出了成千上万的人才。著名爱国将领、对日作战英勇牺牲的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李家钰、著名化工专家杜长明博士、医学专家徐国熙博士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解放后五十年间,学校先后培养的上万名毕业生中,许多人也已成为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专家、学者。
 
校址:四川省蒲江县鹤山镇了翁路1号
  邮编:611630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