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应城第一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

应城第一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学校重点级别:地市级重点高中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是湖北省确定的重点中学之一,也是省教改实验学校和省电化教学先进学校。学校坐落在鄂中名城--应城的市区中心,始建于1930年,历史悠久,享誉荆楚。
 
学校占地面积15公顷,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学校除按国家一类标准建有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外,还投资近百万元,建设了电教多功能教室,教学装备先进。
 
学校坚持"人本战略",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师,走"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之路。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56名,其中中学特级教师3名,中学高级教师36名,中学一级教师86名,师资力量雄厚。现开设了31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2100多名。
 
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学管理、电化教学和后勤服务在全省重点中学中形成了特色。
 
地理位置
应城 应城一高相关图片(20张)素有“膏都盐海”之称,“茶山鱼湖”之誉,这里是蒲阳古胜地,是蒲骚文化的发祥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是湖北省110所重点高中之一,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也是湖北省教改试验学校、教改名校和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始建于1930年,历史悠久,享誉荆楚。 坐落于中心城区东南部的应城一中,北邻市体育馆,南接市花木园林基地,西临市教委,东望四里棚。   学校占地面积15公顷,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作为校园建筑重心的教学区,建筑群呈扇形状,以行政科技楼为主楼,处于扇形内弧的中央,三栋教学楼成品字形围绕行政科技对称落坐。教学区建筑的这种扇形格局表现出应城一中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行政科技实验楼集行政办公、科学实验、电化教学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4000余平方米,内设各科实验室20多个,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准备室和仪器室,实验室装备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有较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多个,有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广播电视演播厅。并拟装教学管理所需的电子监控室,地面卫星接收站及天文观测台。
 
教学楼分部
教学楼分为三栋,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每年级一栋,每栋设20个教室,并配有任课教师的办公室,每栋教学楼后面通过回廊连接可供两个班学生同时上课的多媒体电教室,整个教学区建筑显得和谐壮观、简洁实用。   学生生活区有主体建筑六栋,即学生公寓五栋,学生食堂一栋,总面积达16500多平方米,每间公寓都设有洗漱间、卫生间、外阳台、晾衣架等。公寓与公寓之间有供学生活动的花园小区。学生食堂分上下两层,明净宽敞,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同时就坐用餐,并在附近建有锅炉房、澡堂、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整个生活区看起来整洁舒适。   位于生活区和教学区交汇处的艺术楼,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内设美术室、作品展览室、音乐厅、练琴房、舞蹈练功房以及歌舞厅等,既是师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基地,也是师生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好场所。
学校氛围
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的景点氛围。造型各异的绿化带、花坛、人造水系、曲桥、雕塑、喷泉、休闲广场布局合理,动静适宜,幽雅清静,步移景异,有着浓郁的现代特色和文化氛围。新一中保持了过去一中的景物特点,以育人为主题,追 求一个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和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围。使校园的每一栋楼、每一棵树,一物一景都成为不说话的教科书。警示牌像一个个先哲在谆谆教诲;报栏像一位无声的播音员,向学生发布着最新的消息;宣传橱窗像一名公正的法官,表扬先进、鞭策着后进;黑板报、电视之窗像一位知识老人,讲述着历史,播洒着文明。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而活力无限的学校,伴着风雨,她已走过了七十五年,七十五个春秋寒暑,七十五载缤纷无限,辉煌无限。
 
办学历史
回首办学史迹,我们应感谢为应城一中发展不懈奋斗的先辈们。1930年秋,由应城膏盐业锤业工会出资兴办“私立应城西河中学”,揭开了应城教育的新篇章,结束了应城地区无新学制初中的历史。1945年10月,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开办,开辟了应城政府办学的新天地。而1949年3月应城私立西河中学并入应城县立初级中学,正式进入一中老校区,扩大了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办学规模,使应城县初级中学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鄂中较具实力的一所学校,开创了应城中学教育的新局面。   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9月,经孝感行署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原来仅有初中班级的基础上,开设高中部,首建本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82年,停招初中新生,1984年在校初中生全部毕业。这时,湖北省应城第一中学更名为湖北省应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现在应城一中是省地市三级的重点高中。 同时也是湖北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教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和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应城一中的辉煌发展始终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国家、省、地、市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学校校风
70多年长路漫漫,70年岁月悠悠。一中的发展凝聚着一代一代一中人奋斗的血汗,也溶铸了应城一中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朽精神,校风“博爱、和谐、坚毅、争先”,教风“学高身正,启智树人”,学风“自信、自律、勤学、善思”。校训“德能兼修,知行合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加足油,鼓起帆从这里起航,为应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灼灼桃李展风采。走进这所人才的摇篮,她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她培养了3万名各色人才,他们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不乏点兵沙场的将军,如程明群、汪德源、杨业功等;有51名杏坛尽风流的教授,如余鑫炎、陈世鸿、魏龙等;有42名地厅级及以上行政领导人,如樊作楷、邓国桢、王家吉、张郑英等;博士60人,如李大纬、陈震、张红明等;高级技术人员66人,如黄明德、刘家驹、汪咬元等;有专家名流13人,如邹狄凡、徐慧玲、季发元等;实业家企业家36人,如李金生、吴泽民、张炼刚等;北大清 华学生20人,如谌应春、马飞等。
 
工作目标
耿耿丹心铸辉煌。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1999年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力争三年完成迁建一中”的工作目标。迁建一中是应城教育新世纪的一次宏伟工程,是应城一中建国五十多年来跨越式的大发展。   现在新老校园,可同时开设90多个教学班,可容纳4500至5500名学生在校就读。年招生达1500—1900人,具备了封闭式管理的办学条件。为实现更高的目标——“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学校现有教职工231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5名,一级教师102人,省地学科带头人36名,市级骨干教师 12人。现在在校学生 3828人,其中高中生4600人,初中生610人。 回到顶部管理机制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校级领导采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的办法,班主任、备课组长采用津贴浮动制,奖优罚劣,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职责,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勤奋上进,文明守纪蔚然成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龙头高昂,双翼齐飞”的年级管理工作机制。即以年级主任,以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为“两翼”,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学校定期召开教导主任联席会,分析各班教学情况;召开政教主任联席会,商讨各班思想工作情况,严格的管理,踏实的作风,带来了教师素质的增强,学生素质的提高。   人才是根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科技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着眼未来,积极引进和储备人才。近几年学校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三峡学院等成功引进了45名教师。引进人才后,注重了以老带新,新老互促工作,明确规定以老带新的对象,新教师先听老教师课,再备课,经老教师签字的教案方可带入课堂。学校领导老师深知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极其重视学生的反馈建议,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各任科教师在课后鼓励学生多提意见,使自己的教法不断完善,学校经常组织新教师五项全能汇报竞赛,优质课竞赛,电教课竞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研而不教则虚,教而不研则浅。应城一中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几年,教师编著工具书、教学参考著作115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47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奖142人次,获省级以上辅导竞赛奖54项。现在我校有省级立项并开题研究课题8个,全体教师开展教研工会热情而持久,并涌现出一部分 教学研究的先进个人、骨干分子。 回到顶部校园活动
 
学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才干,在实践中强素质。灵泉文学社,是我校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十多年来,它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统一,从扎根校园到走向社会,成为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百花园,培育文学新苗的芳草地。活动形式有:文学专题讲座、文学沙龙、文学联谊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学生作品表演等等。自1984年成立以来,共有社员8010人,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65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87篇,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400多人次,连续八届被孝感市评为优秀文学社团,其社刊被孝感市中学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文学社刊,12位指导老师被应城市文学联谊会、孝感市文学联谊会、湖北省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2年1月《灵泉》文学社团在湖北省第一届中学生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荣获省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2003年7月“灵泉”以孝感市第一名参加“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99强”评比。其社刊《灵泉》中的优秀作品多被《蒲阳花》、《应城日报》、《优秀作文选》、《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作品选》、《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成功之路》、《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等报刊转发。   让人才走出学校,了解日新月异的世界,学校极重视学生实践工作,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大学以及其它教学基地参观实践,并同多家单位建立了合用关系。   学校从关心学生成长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特别是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刘宝林先生的鼎力资助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全省普通高级中学中率先成立资助品学兼优特困生的专项资金,帮助特困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用爱心为特困生撑起了一片融融的蓝天,此举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极好的影响。   桃李年年艳,栋梁节节高,应城一中2006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高考各项指标综合评价居孝感市重点中学第二位。   在创造中超越自己,在发展中铸就一流。回顾过去,面对现实,远瞻未来,一中人深深顿悟:历史偏爱有智慧的头脑,现实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全体一中人同舟共济,才能再展宏图。现在,应城一中又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记:柴时钟   副书记:许四清 杨和清   校长:柴时钟   副校长:袁玉金 熊贵年 胡娟(女)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