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阳泉第十七中学毕业证样本

阳泉第十七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校园建设
 
阳泉市第十七中学依托大企业的雄厚实力,学校的教学设施起点高、标准高。
 
学校拥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建有综合教学楼、实验楼各一栋,宿舍楼二栋。实验室、活动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
 
学校建有校园网,和阳泉市局域网相连,36个教学班均配备了二机一幕,实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校园沿革
自1989年建校,阳泉市第十七中学迄今已走过了整整十七年的峥嵘岁月。在这十七年中,学校历届领导带领教职员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奋发向上,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由弱变强,由小变大。
 
今天的十七中学深知立校深植根,育人先立魂的道理。学校引导教职工崇德立志,不断以德激志,以志导行,以行励志。凝炼出了朴实的校风,积淀了无华的教风,培育出了严谨的学风,铸就了吃苦进取的干风。正所谓:校风教风学风相容,干风师风生风合一,产生了强大的学校发展的推动力。今天的五矿中学坚持以情、理、法治校,完善了以学校管理为核心,组室管理为骨干,班级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修改完善了规章制度,制定了考核评估办法,推进了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改革和科学管理克服了体制不顺,责任不清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弊端。学校显现出干、师、生一致,责、权、利统一,顾全大局,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新局面。
 
主要差距
对照示范校标准,该校还存在如下主要差距:
 
⒈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价值观,以及领导作风,还有待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建设示范校更高定位、更快发展的要求。
 
⒉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还不能很好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对课程改革、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理解和实践还不够到位,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3、干部、教师对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的认识较高,但一部分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缺少在市、区影响较大的市、区学科带头人。
 
4.校内的督导、评价、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比较齐全,但贯彻执行中缺少督导评估,因此学校管理在某些环节不到位。
 
5.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不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应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拨、主动的发展。
 
教学思想
校长  教育教学改革要深化,尤其要保持持续性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就必须加强教育思想建设。阳泉市第十七中学立足于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文观。提出了"五个突出,五个两手抓两手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一是突出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和基础教育的性质,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克服重智轻德体音美劳的倾向。
 
二是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教学相长,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三是突出因材施教原则,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四是突出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要任务的特点。素质教育和升学任务两手抓两手硬。
 
五是突出效率和质量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走科研兴校和改革之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教学质量
阳泉市第十七中学一向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全体人员都应参与教学,支持教学。学校采取制定制度的办法加强教学的中心地位。行政人员及各级领导都要拿出1/2以上的时间服务教学,全方位跟踪监控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还以制定科学细致的教学常规,加强教研组建设,改革校本研训的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科研,开放课堂教学,实行分层教学,加强教学评估,办好家长学校等更专业性的措施加强教学工作。由于学校管理有方,教师辛勤耕耘,学生品学端正,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口皆碑。
 
高考创佳绩,年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升学指标,中考升学也有一定的提高。这些都得到了上级的表扬,社会的好评以及学生与家长的信赖。
 
发展规划
2006年阳泉市第十七中学已经由阳煤集团管理正式划归到政府管理,正式由五矿中学更名为阳泉市第十七中学。
 
学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七中学人决心立足现在,开拓创新,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迎接未来的挑战!
 
学校地址
学校位于阳泉市阳煤集团电铝工业园区内,毗邻阳泉市平定县的冶西、南坳二镇。阳泉市是山西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中心,山西省第三大城市,是中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区桃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有“煤铁之乡”的称誉。
 
阳泉市地处东经112°54'~114°04',北纬37°40'~38°31'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大陆性季风及复杂地形影响,市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气候特点: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少雨多风,干旱时有发生;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秋天云高气爽,降温快;冬季干冷,时有风沙天气。旱灾、洪涝、雹灾、风灾、霜冻等气象灾害频繁。全市可分为温寒农业气候区,温和农业气候区(包括温和湿润农业气候亚区及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亚区),温暖农业气候区(包括温暖湿润农业气候区及温暖半润农业气候亚区),暖温农业气候区。
本境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太阳辐射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33.9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696.3~2886.3小时。热量资源可满足一年一熟,不少地方可达两年三熟。年均气温不同地点相差很大,最暧处(娘子关河谷)高达13.2℃,最冷处(坪塔梁)仅为2.0℃,一般 8~12℃。大于或等于10℃积温为2400~3000℃,无霜期平均为130~180天。年降水量北部多于南部,平定为537毫米,市区560毫米,盂县590毫米。
 
阳泉市历史悠久,据20世纪50年代从平定西北枣烟、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西南舁村与五里庄村交界处曾经有人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秦属太原郡。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唐初,市境属受州,后受州废,石艾、盂县先后属并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广阳,徙县治于广阳村。五代历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迁回平定上城,隶平定军;盂县属并州;之后,平定县、盂县同属河东路。金升平定州、盂州,属河东路、河东北路。元属冀宁路。明,盂州降为县,与 平定州同属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为直隶州,增领盂县、寿阳县,属山西省。民国初为平定县和盂县,属山西冀宁道,后直辖山西省。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