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北票第七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

北票第七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
 
始建于1965年10月,地处北票市人口稠密的南山管理区、市府街东段,总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一幢集教学、办公于一体的53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容纳了36个教室和30个办公室,傲然矗立在校园北侧;于2003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2336.1平方米的专用综合教学楼,汇集了2个多功能多媒体教室,3个高标准微机室,3个语音室,4个豪华型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并装备和修建了高标准文化艺术长廊,高标准图书室、音乐、美术活动室,使七中办学条件跻身于朝阳地区名流行列。
 
  我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382人,在编教师139人。本科学历34人,专科学历98人。其中专任教师122人。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岗位胜任率为100%;高级教师66人,中级教师68人;骨干教师47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7人,朝阳市学科带头人7名,朝阳市级级骨干教师33人);朝阳市“名师”1人,北票市名师2人,朝阳市“名校长”1人。05年末,北票市教育局组织的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竞赛、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教师的新教材新课标知识竞赛,第七中学均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全校教师大兴“博学敬业、修行爱生“之风,思想向上,业务精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第七中学实现了班子建设、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管理模式五个一流,堪称北  票市首属,朝阳地区一流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围绕着“学生满意的学校、家长放心的学校、教师倾情的学校、社会赞誉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与时俱进,走改革创新之路,使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更加和谐、有后劲。  几年来,第七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正确的教育模式使第七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学生逐渐形成了“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勤学创新”的良好道德风范,学生行为合格率连年实现100%,多次获得省、市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各种殊荣。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初中全国知识竞赛中,连续多年获得北票赛区第一名;在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第七中学连续多年每年被重点高中公费录取人数超过110人,体育、艺术生每年升学在10人以上,升学人数超过北票市招收重点高中公费生总数的五分之一;05年末,北票市九年级学生学科综合知识竞赛,第七中学连续地第四次获得第一名,全市表奖的前20名学生,有第七中学16人。  近年来,第七中学曾获得辽宁省“日常行为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辽宁省“大课间操优秀学校”,辽宁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辽宁省“家长优秀学校”、辽宁省“小作家基地重点初中”、朝阳市“精神文明学校”、朝阳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朝阳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胜单位”、朝阳市“新课标竞赛优胜单位”、朝阳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朝阳市“学校管理先进单位”、朝阳市“五星级学校”、北票市“先进学校”、“文明校园”、朝阳市北票市“名学校”、连续几年获得北票市“红旗学校”等光荣称号。
 
  清醒的认识过去,冷静的对待荣誉,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校长李文祥带领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全体教师以饱满热情,务实的作风,为打造活力七中、实力七中、和谐七中挥洒辛勤和汗水。
 
建校初期1965~1966
1964年初,北票县委根据刘少奇“关于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指示精神,经过北票县教育局与北票矿区几经磋商,于1965年10月批准成立了北票矿区半工半读学校,隶属北票矿区文教科,由田贵任首届校长,负责全校行政工作,并兼任党小组长,负责党务工作。 建校初,万事开头难,在人力、物力、财力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初设初级中学一年级三个教学班,共招生138人,教职工25名,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学校坚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在加强劳动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和教学改革实验,学生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年授课时间不足130天。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县文革工作小组,当日进驻学校。年底,学校领导班子瘫痪,师生组成了名目繁多的“战斗队”,批斗“当权派”,批判“封、资、修”开始走向社会,停课闹革命。年度秋季招生200名,教学班扩大到7个,教职工增加到44名。 1967年1月,学校红卫兵战斗队开始了“夺权斗争”,夺了学校领导权,派系斗争愈演愈烈,时有武斗发生,部分教师、领导遭批判,全校呈现无政府主义状态,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直到年底,传达中央“关于复课闹革命”的批示,部分班级开始复课。1968年春,军宣队进驻学校,各派实行大联合,一元化领导。6月,学校成立了临时革命委员会,田贵任革命委员会主任,徐凤杰任副主任。9月,学校更名为“北票镇东方红中学”,隶属北票县教育革命委员会。 1969年1月,教育实行厂校挂钩,北票农机修造厂派工宣队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运动。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由工宣队队长洛常岩任革命委员会主任,田贵、贾淑坤、周子学任副主任,主持学校行政工作,洛常岩兼任党小组长,负责党务工作,学校更名为“北票农机修造厂中学”,隶属北票县教育革命委员会。1970年,学校仍处在文化大革命混乱之中,驻校工宣队领导一切,大批判、大辩论,仍在继续进行之中,学校秩序混乱,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1971年,学校领导人员、教职工、教学设施均无大的变化,基本处于维持现状阶段。 1972年,工宣队撤出学校,城镇实行九年制教育,学校领导班子调整,调入包占富(蒙族)同志任革命委员会主任,周子学继任副主任,主持学校行政工作,侯占山任党小组长,负责党务工作,全校开展批林批孔“整风运动”,学校更名为“北票镇第二中学”。1973年,“四人帮”大树“白卷英雄”,鼓吹“反修正 主义路线回潮”,唆使学生向老师造反,大闹课堂,老师靠边站,使一度有所恢复的文化知识学习,再一次受到冲击,学校再度陷入混乱状态。 1974年,学校在“反回潮”的政治影响下,大搞以朝阳农学院为网头的“社会主义”教育网,再次实行厂校合一。随意停课,参加工厂劳动、农场劳动,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知识水平,明显下降。1975年,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田景芳任革命委员会主任,周子学继任副主任,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田景芳兼任党小组长,负责党务工作,上级推广“朝阳农学院经验”,全校上下开展教育大讨论,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已遭破坏的教育秩序,雪上加霜,教育教学质量滑到了最低谷。9月,学校更名为“北票县第七中学”。1976年,粉碎“四人帮”,教育走上了整顿阶段,学校着手恢复教学秩序,开始重视文化课教学,教育教学开始向着正确轨道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7~2000
1977年,开始批判“四人帮”。学校开展了以“整顿思想、整顿纪律、整顿校规”为内容的三整活动。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学校着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抓教学质量,离岗教师归队,学校正式成立党支部,隶属北票县教育局党组,调入张宏寅同志担任首任党支部书记,田景芳同志任校长。 1978年,随着批判“四人帮”运动的深入发展,学校开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重新建制,田景芳同志继任校长,张宏寅继任党支部书记,着手维修校舍,增添教学设备等工作。随着北票县重点高中的确立,学校加大了抓教学质量的力度,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上升。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推翻了“四人帮”炮制“两个基本估计”。开展“四项基本原则”和“四有”教育,禁锢在教师头上的精神枷锁被砸碎了。学校认真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和《中学生守则》,继续恢复和建立阁种规章制度,提出教学是学校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3月,张宏寅同志调出,马农武调入,做党支部书记工作,田景芳继任校长,学校教学工作开始全面步入正轨。 1980年,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会议决定》为指针,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部分教师离职进修和参加函授学习,教师队伍得到了整顿,调整了不胜任的教师,调整后在校学生1170名,教学班18个,教职工72名,学年度有19名学生考入重点高中。 1981年,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质量,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9月,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马农武调也,调入黄明贵任党支部书记,国佰成任校长,冯冰铁、王文滋任副校长,建筑首栋教师家属住宅平房1512平方米。本年度学校为重点高中输送27人。 1982年,黄明贵继任书记,国佰成任校长,冯冰铁、王文滋继任副校长,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升入重点高中人数达到了40名,学校学生入学人数增加,为满足不断扩大的学生入学的需要,学校新建三栋2153平方米的办公和教学用房,使学校面貌为之一新,教学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 1983年3月,调整领导班子,黄明贵调走,王文滋任校长,副校长由曹玉林担任,赫雪峰调入任党支部书记,党组织建设工作得到了发展,开始发展新党员,教学工作呈上升趋势,考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增加到53人,“四有”教育向纵深发展。 1984年,学校筹措资金,建起砖石结构的教师家属住宅瓦房2592平方米,进一步解决了教师住房难题,学校教学工作稳步上升,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达到了62人,年度被朝阳市评为电教先进单位。 1985年,北票县改市,学校更名为“北票市第七中学”。3月,调整领导班子,赫雪峰继任书记,调入李玉才任校长,曹玉林继任副校长,学校大力发展社会办学,筹措资金12万元,原已遭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实验室,得到了重新修建、充实。随着升入重点高中人数的增加,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年底被评为朝阳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1986年,学校在管理工作中,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到外地听课学习,使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全市一流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考入重点高中和中专人数又有突破。 1987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生源增加,升重点高中、中专人数递增到81人,教师队伍进一步扩大,在校生达到了1138名,教职工87名,教学班18个。 1988年,学校领导班子连任,提田洪义为总务副校长,主管学校总务工作,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党建,总务和教学工作,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9月调入7名教师,充实教学第一线,以减轻不断扩大的招生压力。年底,学校被评为北票市先进党支部。 1989年9月,赫雪峰调出,李玉才任校长兼书记,曹玉林继任副校长,田洪义继任总务副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校容校貌变化较大,树墙、风景树、花草成型有序,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体育工作也较有起色。这一年,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北票市花园式学校、绿化先进单位、体育达标先进单位、朝阳市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先进单位、北票市理、生实验室合格单位。 1990年,学校管理工作呈全面管理、重点突出的趋势。社会办学有了进一步发展,生源不断扩大,升入重点高中人数继续上升,学校被评为省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先进单位,北票市总工会“职工之家”,北票市统战先进单位,并荣获北票市“双文明”标兵。1991年3月,李玉才调出,李顺文调入任校长,其它领导继任,社会办学得到了更进一步发展,威望逐步扩大,师生人数进一步增加,升入重点高中人数又有所增加。 1992年3月,李顺文继任校长,田洪义任书记,提陈绍峰任副校长,学校开始强化教学工作的管理,在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起色,被北票市教委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1993年,领导班子连任。9月,孙淑兰调入任工会主席。学校教学质量上升幅度较大,考入重点高中学生数达到134人,超过了重点高中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引起了强烈反响。1994年2月,市教委调整学校领导班子,冯雷调入任校长兼书记,孙淑兰任副书记,陈绍峰继任副校长。学校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当年,考入重点高中人数仍然占据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学生扩大到1443人,教学班24个,教职工111人,年度被朝阳市教委命名为文明学校、北票市先进学校。 1995年,学校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出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从多方位、多角度管理教育教学,强化队伍建设、校风建设,学校各项工作均比较突出,并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着手筹措资金,为建筑教学楼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本年度,学校先后被评为北票市学校卫生保健先进学校、北票市先进党小组、北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朝阳市三防知识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北票赛区第二名、化学第一名,学校威信进一步扩大,学生人数聚增到1582人,教师132人。 1996年,学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声望的提高,并根据“普九工作的要求”,重点抓了两项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起了学校档案室,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投资273万元,建起了3974平方米教学楼一座,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被评为北票市先进学校、北票市精神文明学校、共青团北票市红旗团委。学生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突破了1591人,攘括了15个乡7个学区以及外市区慕名而来的部分学生,教学班发展到25个,升学率突破了85.7%。 1997年,学校部分调整领导班子,冯雷任校长兼书记,李文友调入任副书记,孙淑兰任工会主席,提白忠义为总务副校长,陈绍峰继任副校长。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学校投资3万元,改建了理、化、生实验室,新开辟了电教室、音乐室,在教学工作中,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学校规模进一步发展,教职工达到133人,学生人数达到了1664人,学生的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达到了100%,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基本达到了普九目标的要求。在全市实行重点高中名额分配制的情况下,仍有97名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北票市卫生保健优秀单位、一五普法先进集体、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先进学校、先进职工之家、朝阳市精神文明学校、教改先进集体、全国物理竞赛北票赛区总分第一名。 1998年,随着普九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严格控制跨学区就读生,学校学生人数降到1473人,教师人数降到128人,教学工作上积极配合上级教研部门,学校在教改工作中全面推行目标教学,培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了全面的目标教学实验,在基础建设上加强了校园整体建设工作,建半透明临街围墙150延长米,修筑校门一座,门卫房100平方米,雕塑造型花坛80平方米,百花池100平方米,营建绿化小区200平方米,栽植常绿风景树、花木100多株,总造价18万元,使学校面貌焕燃一新,学生升入重点高中人数93人,绝对比并未下降。 1993年3月,领导班子在连任的基础上,调入常和平任教学副校长,学校继续加强全面管理,工作重点一是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继续加强普九工作,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基础建设上,新建标准厕所、扩窗钢网、自行车棚、语音设备、购置打印设备,共造价18万元,借读学生进一步增加,学生数达到1559人,教学班26个,被北票市政府命名为先进学校、朝阳市教委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先进学校、朝阳市人防教育三防知识先进集体、北票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
 
新世纪之初2000~2001
2000年8月,学校领导班子按照上级安排,做了进一步调整,冯雷同志任党支部书记,调入李鸿武同志任校长,李文友、孙淑兰为督学,常和平、白忠义继任。调整后的领导班子改善了年龄结构,焕发青春活力,对学校的工作进一步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强化了校风、学风、班风建设,加大了德育工作力度,教学上强调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管理上整顿秩序,学生人数增加到1963人,教学班30个,达到了建校以来之最。 2001年,学校领导班子继任,教育教学工作,继续沿着上学期工作重点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分别获北票市大课间活动优秀单位、控辍保学先进学校、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先进学校、朝阳市德育先进学校、优秀家长学校、辽宁省先进家长学校。后记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承蒙那些曾在七中耕耘过的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就七中的更替演绎的历史,进行了整理、编撰。然而,鉴于时间久远,人事调动多变,许多原始材料,特别是94年前多为丢失遗尽,文中所见全依老领导、老教师回忆口述,有遗漏不准之处在所难免,笔者深感遗憾。加之本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拙笔难以尽善美地全面反映七中发展的全貌,文中不妥之处,还望仁人志士斧正,以求历史的真实。这里笔者对提供信息以及斧正者深表谢意。 历史的车轮已辗入新的世纪,开始了新的纪元,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面对21世纪新的挑战,七中人曾经历过创业的艰辛、战胜困难后的愉悦、欣赏着用汗水换得的辉煌。展望未来,七中人必将一如既往,以旺盛的精力、战斗的姿态、健康的心理,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立足发展、放眼未来,在育人的园圃中为党和人民、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育代代合格新人!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