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莱阳市第九中学毕业证样本

莱阳市第九中学毕业证样本图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发放,如需查看样本点击【山东省高中毕业证样本】。
初中建制阶段(1960—1968)
 
学校建于1960年,校址在今古柳街道办事处徐格庄村北。初中建制,称山东省莱阳第二十一中学;后又相继在禄格庄村(现属吕格庄镇)和后大埠村(现属冯格庄街道办事处)设两个教学点。校舍大多租用民房。1960年秋,招收初一新生4个班。1962~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学校暂停招生。
 
1962年1月,学校改称山东省莱阳第九中学。1964年,迁至现古柳街道办事处姜家庄村西(现九中南校区)新校舍,并恢复招生。每年招收2~3个教学班不等。至此,学校建设,初露端倪。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学生开始停课参加“斗批改”,搞“革命大串联”,教师被靠边站。1968年春,开始复课“复课闹革命”,但文化课学习时间仍很少,大部分时间用于组织“大批判”等各种政治活动。
 
社办高中阶段(1969—1980)
 
1969年,学校改称莱阳县泉水高中,学制2年。学校虽恢复上课,但仍坚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大力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先后建起肥皂、粉笔、炼铁翻砂、铁炉加工、车工、钳工以及编条、洗麻、制药、菌肥等各种小工厂、小作坊,还建起饲养院和21亩地的学农基地。学生成立相应的学工学农小组,经常参加各种劳动和军事训练。1970年后,逐渐转向以学习文化课为主。但仍经常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搞“忆苦思甜”、开门办学等活动,或请工农兵登台讲课。招生取消文化课考试,由学校所在村(单位)贫下中农参考学生在校表现,推荐上学。1977年,恢复高考中考制度后,学校教育教学才逐步走向正规。1978年,文化课学习进一步得到重视,学生被恢复高考激发出来的刻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该年秋季开始,学校除招收本公社学生外,还在全县范围择优录取,招收两个重点班学生。
 
市属重点高中阶段(1981——1991)
 
1981年7月,学校改称莱阳县第九中学,并被确定为全县两所重点高中之一。1982年秋,根据上级指示,学制由2年恢复为3年。为适应改制需要、扩大学校办学规模,1983年学校建起全县首栋教学办公综合楼。1987年,莱阳撤县建市,学校改称莱阳市第九中学。1981~1991年,经过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累计向高校输送合格新生约2800余人。
 
发展跨越阶段(1992---至今)
 
1992年,市委市政府发动全社会力量集资进行城镇校舍改造。我校筹资七百余万元,当年新建和改建校舍面积12829平方米,建起教学实验综合楼、学生公寓楼、教工住宅楼各一栋,并购置原姜家庄初级中学校园土地,校园面积扩大至75112平方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1996年--2000年,又先后建起幼儿园大楼、学生餐厅公寓综合楼、教工住宅楼和科技楼。进一步改善了师生生活学习条件。
 
2000年经烟台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进行“公办民助”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成为烟台市首家公办高中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
 
2002年12月,莱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大我校办学规模,在原莱阳市技工学校旧址新建北校区。2003年3月开工,当年9月新校舍正式投入使用。校园总面积增至241.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达113090平方米。2002年,学校顺利通过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验收,成为当时全省为数不多的省级规范化高中之一。
 
多年来,学校注重优生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95年以来,先后有46名同学参加国家级数理化学科奥匹竞赛,并分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其中18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免试录取。化学科奥林匹竞赛,多次得到国家化工化学学会表彰。教育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其中,“创新写作教学实验”,被国家中语会评为先进实验单位;学校德育工作实验获国家级实验学校荣誉称号,并获得课题成果一等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烟台市文明单位、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烟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烟台市花园式学校、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全国中学生奥匹物理竞赛“十佳学校”、全国化学奥匹竞赛金牌学校。先后有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师、6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7人获得国家级科研先进个人、40多人被评为烟台市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