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成都第四十三中学毕业证样本

成都第四十三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基本内容
 
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  崛起的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
  优良校风,为你提供三年的行为修炼。
  书香校园,为你准备一生的精神盛宴。
  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是武侯区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学校。近几年学校励精图治、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2008年1月被成都市政府将该校列入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打造成“城市化进程中的优质示范初中”。
  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地处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是一所具有50年历史的公立中学。学校校风优良,学风严谨,管理规范,校园美观,师资实力雄厚,硬件设施完备,特色成效显著。近几年,学校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成都市第一个教育强乡镇城区中学;成都市“绿色学校”。教育教学连续三年获市教育局表彰;办学水平评估连续两年获区教育局表彰。
  学校依法办学,实施科学民主的管理;以人为本,构建师生可持续发展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外语教育”、“环保教育”为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最近已投入1000余万元重建学校。 
  “真诚为您服务,关注心理健康,强化外语特色,锤炼一流师资,实施微笑管理”是43中人的承诺。43中将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
  成都43中外语特色教育成效显著 
  为全面素质教育推进,提高办学效益,成都市43中学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主动适应、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方面的积极探索。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合格加特长”的基点上,并由此选择了既能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又利于学校扬长避短,优化挖潜的外语特色道路。去年,我们与高校“手拉手”,联合创办了“四川师范学院外国语教学实验基地”,新招收了两个初一外语特色班,为保证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持续良性地发展,学校重视过程管理的优化,并制定出一系列为特色教育服务的规章制度,努力构建“创特”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创特”压力、动力与活力的统一;特色班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英语教学遵循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把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利用实物、情景、对话、游戏、演讲等方法,充分运用教师的发音口型、手势、动作、表情、创设语言环境。通过视听练习、词语讲解,对话问答、朗读复述,强化学生口语,加强语感,熟悉语言规律,掌握基本技能。通过一期的努力,特色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明显优于同年级普通班,在上期末区统考中,外语班七科平均分为83.59,英语合格率、优生率均为100%,除一人为89分外,其他学生都是90分以上,平均分为95.71。
  欢迎您访问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网站:www.43cn.com 您所在位置:硬件设施
  --------------------------------------------------------------------------------
  新综合楼
  硬件设施 
  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达到一流水平,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及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摄像机、投影仪、扫描仪、实物展示台等,为现代化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甚至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对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作为学校我们就应该牢固树立走现代化之路的教育观念,首先占领信息技术教育的阵地,对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运用,变被动为主动,在信息技术的洪流淹没我们之前,掘好沟渠,修好堤坝,使之为我所用。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就开始思考:如何把握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切合点?
  人是学校的主体,该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我们首先考虑到信息技术为人所用,为人服务的问题,整个领导班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第一,信息技术必须为学生服务,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第二,信息技术必须为教师服务,方便他们的工作,促进他们的成长。该校是一所老学校,之所以能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取得今天的成绩,关键就在于全校上下都抱着这样的信念。下面我们就将从组织领导,硬件设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及该校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几个方面对学校这几年来在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发展作一个总结。
  一、组织领导,硬件设施
  为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该校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严格的领导和分工。由校长杨华领导,副校长赵霞分管,由教务处具体管理,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排课。下设信息技术教研组、课件制作室、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现有专职教师1名,兼职教师3名,学历均为本科,其中中教一级1名,中教二级3名。专职管理教师1名,负责功能室的日常维护、维修、清理报损、清洁卫生等日常工作。严格执行《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维修维护登记》、《设备明细帐》、《维修、维护明细帐》、《易耗损流水帐》、《设备档案制度》。严格做好机房安全保卫工作,机房设备的防火、防盗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落实成教办[2002]33号《关于印发〈成都市教育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规范〉和〈成都市教育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细则〉的通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过滤有害信息,做好病毒防治工作,严格实施绿色上网工程。
  该校现有网络教室两间,课件制作室一间,学生机100多台,教师用机20多台,所有学生机和教师机均接入宽带网。全校25个班,全都配有投影仪、电视机、校园广播等设备。
  二、信息技术教育
  学生是信息技术所要服务的第一个对象,因此对信息技术教育这门学科该校十分重视,学校现有教学班25个,三个年级均严格按照《中小学信精细发展创名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初一年级为《信息技术基础》,初二、初三年级为《网络基础》,每个年级周课时均为两节。信息技术教研组也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到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力求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资料查询,在互联网上发表个人见解甚至制作个人网页。 
  该校现有信息技术教师3名,这几位老师积极肯学,同时学校也为他们创造条件外出学习,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很快,已经能很好地胜任信息技术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技术教研组的4位专职和兼职老师,已有10多篇论文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在首届“武侯杯”中学生信息技能竞赛中,该校荣获团体二等奖。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为教师服务的宗旨,促进教师在信息技术时代的进步,更大限度地发挥该校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现代教育意识,该校还十分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多次聘请专家来为老师们开办讲座,同时,发挥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优势,对老师们进行指导,对部分老教师甚至进行手把手的传授,如今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能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运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教师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更丰富多彩了。老师门真正找到了信息技术的乐趣,也就提高了深入钻研的热情。相当一部分教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
  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学校积极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及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校参加了成都市“九五”第三批教育科研课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区域应用的实践与研究》。近两年,就有30余人次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名次;有20余篇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专业论文获得各类比赛的名次。
  学校还成立了校园广播系统,建立了校园网站,对学校在办学宗旨、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宣传,还创设了师生论坛,对学校以及社会新近出现的热点问题,在师生中展开讨论,创下了很高的点击率。学校的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研室、办公室甚至各个年级、班级都对各种资源进行了微机化管理。去年,该校引进“紫晶文挡管理系统”对学校档案进行了科学化的管理,在武侯区教育局组织的检查中,被评为优秀。这些都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资源的共享。
43中的高效教育力:智慧型教师团队
  学校从省内外引进一大批师德高尚、教艺精湛、观念新颖、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优秀教师,省市区各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38人。教师平均年龄仅33岁
  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教师队伍素质高强,从职称看,有中、高级教师34人,占教师总数的69.39%;从学历看,硕士研究生结业和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有43人,占教师总数的87.76%,学校任课教师全部达到教育部颁布的教师学历标准。
  师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抓好师德建设,则是决定学校存亡的关键性问题,是立校之本。该校在抓好师德建设的工作中也日益感到了它的重要性,并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制度 奠定基础
  师德建设往往走进华而不实的误区。该校很早就意识到:师德建设不能变成一句“空对空”的口号。要落到实处,则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必须建立完善的动力机制。
  学校从具体工作入手,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师德建设的热情。首先,将师德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师德成为学校聘用教师、晋级评优的首要条件;对出现有违师德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师德高尚者予以奖励,评选师德标兵,在教师中树立师德典范,向威、周惠清等老师都是这些活动中涌现出的代表;同时对有违师德的现象予以惩处,对上课接听手机、上班打游戏、抄袭文章的老师都给予了相应的经济处罚。师德问题成为了该校高悬在教师心中的警钟,时时提醒教师良好的师德才是为人师的第一把标尺。
  学洋思 寻求突破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该校的师德建设走上了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又开始深思:如何才能走出该校独特的师德建设之路。2004年,杨华校长考察了洋思中学,发现该校与全国名校洋思中学在生源、办学背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决定通过向洋思学习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从此,学校掀起了学习洋思的热潮。首先,派出李英琼等5名骨干老师,到洋思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带回了一整套洋思中学的办学管理模式,极大地鼓舞了老师们学习洋思的热情。2005年,为解决怎样学的问题,第二批老师主动申请考察了洋思中学,更多的老师还在期待考察洋思的机会。学校里,老师们也在积极查阅学习资料,开展座谈,听取报告,交流经验,记录心得,洋思成了全校老师注下的兴奋剂,促使他们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师德素养,进而更深一步思考学校建设这个关乎前途和命运的大事。现在,学校收集了大量教职工们的心得文章,并评出等次,积集成册。这些文章从教学教法、教育管理、学校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老师们的观点。真正体现了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三进” 践行师德
  找准了突破口,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师德呢?针对这个问题,该校又开展了“三进”活动,即:进社区、进学生家庭、进学生心灵,为大家创造了实践的机会。学校邀请了著名教育家、心理学硕士大杨先生,为学校近千名家长和老师举办了一场题为《完形教育--父母的革命》的报告会;请来了心理学专家张瑜老师做了心理健康讲座;开展了“家校互访月”活动:班级向家长发邀请函,请家长班上听课,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也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向家长传授、交流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并做好家校联系记录;学校还要求教师树立平等的师生观,经常与学生谈心,做到“五必谈”:学生思想学习进步必谈,学生成绩下降必谈,学生家庭发生重大事故必谈,学生身心发生重大变化必谈;组建了青年教师志愿者队伍,学校的拉丁舞蹈队、学校资源向社区公开,都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为社区群众做出了切实的贡献。真正促进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的形成。
  师德建设问题上,该校还将在摸索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但只要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将师德建设放在学校生死存亡的层面上来思考,一定能走进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