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自贡市蜀光中学毕业证样本

自贡市蜀光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学校概况
 
蜀光中学
 
沱江之滨,釜溪之津。蜀光中学位于素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的四川省自贡市。学校创办于1924年?,1938年改制为完全中学,聘张伯苓先生为董事长,聘天津南开中学部主任喻传鉴为校长,成为了“南开”教育集团的一员。特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题写了校名。1953年成为第一批省重点中学,2002年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现占地600余亩,前傍釜溪河,后倚亭子山,翠竹环绕,四季飘香,被誉为“园林式学校”[2]?。学校有一支业务精良,品德高尚、结构合理、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在职教职工32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1人,特级教师14人,高级教师146人,四川省优秀校长1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市拔尖人才7人,自贡市名校长2人,自贡市名教师13人,省、市骨干教师49人,受全国、省、市表彰的先进人物30多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千兆网涵盖整个校园,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课件制作室、电子视听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藏书15万册的图书馆,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食堂,可承办省、市级中学生各类正式比赛的体育馆、标准的塑胶跑道运动场、人工草坪足球场、游泳池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校始终坚持“尽心为公,努力增能”的校训,建校以来,向高校输送了二万多名大学生。校友中有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各类人才,他们中有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王方定,国家级地质勘测大师胡海涛,声学专家侯朝焕,细胞生物学奠基人王亚辉等4位院士;有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张思敬,原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黄楠森教授;有受到江总书记接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罗亦孝研究员;有中央党校教授许迈扬、李公天;有50年代初国家首批运动健将兰亚兰、康继容;有谱写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红珊瑚》等大量脍炙人口歌曲的著名作曲家王锡仁;还有受到周恩来总理称誉的戏剧表演艺术家陈戈;有陆军少将王寿云,空军少将徐心德,等等。
 
基本内容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显著成绩。转变观念,树立以创新教育为宗旨的课堂教学观;制订了现代课堂教学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革教学手段,开展了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课型研究活动。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系列活动——科技活动月、传统教育周、“蜀光杯”篮球赛、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全校歌咏比赛、学校艺术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载体。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结出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2007年2月,在深圳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中,我校女声表演唱《海峡情》代表四川省参赛获全国一等奖,在第二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获少年儿童科幻画全国一等奖。应届生参加全国高考的升学率和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均居省、市前茅。1981年、1988年培养出了2位全省文科状元,2002年培养出了1位全省理科状元。
 
2007年高考我校取得优异成绩,共8人上北大、清华录取线,报考7人全部录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我校学生傅晓、易培珊获全国一等奖,其中傅晓同学以全省第三名进入冬令营(全省共5名),并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初中就近划片招生以来,我校初中毕业生在毕业暨升学考试中,“四率”(特别是优生率)遥遥领先。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中学生多次获奖并进入冬令营,地理、生物、人口知识等学科曾分别代表全省中学生赴京参赛,并获优异成绩。近几年,学校被市教育局连续考核评为高、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
 
学校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计算机普及教学先进集体”,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0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命名为全国100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省环保局、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绿色示范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被省教厅命名为“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教委、省体委、省卫生厅授予“群众体卫工作先进集体”,省教委、省委宣传部授予“四川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委组织部、教育厅、人事局授予“‘手拉手’结对子先进集体”,“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民主管理先进集体”。2006年被省政府评为“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01—2005年)教育对口支援先进集体”。
 
学校重视对外交往,美国、日本、法国等教育界人士曾多次来校参观、访问,学校与法国图鲁滋市梦大浪·伯翰中学结成友好学校,互派师生访问交流。2004年至2008年我校已先后从英国和澳大利亚聘请了14位外教到校任教,还先后派出2名英语教师、1名语文教师分别到英国、新加坡进行为期一年或两年的教学、交流。国内外友好人士及校友十分关注学校发展 ,1991年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赠200万港元,资助学校新建了高标准的教学楼,海内外校友捐资设立了“蜀光校友奖学金”、“王氏爵玎奖学金”、“欧阳周氏奖学金”,“周晓薇奖学金”等,奖励基金总额达100多万元,用于表彰奖励品学皆优的蜀光学子。
 
高考成果2008年高考
一.蜀光中学宋环君、查正琳同学分获高考全市理科、文科状元,分别为691分和652分。
 
二.7名同学进入高考全市理科前10名,其中宋环君、雷博雅、郑瑛琪分列全市前3名。
 
三.实验班学生83.47%上重点本科线,100%上本科线。本次高考中蜀光中学平行班上重点本科线123人(不含艺体生,不含加分上线),上本科线473人(不含艺体生,不含加分上线)。重本上线226人(不含艺体生,不含加分上线),本科上线604人(不含艺体生,不含加分上线);艺体考生上本科线121人。
 
四.本科上线率达70.87%,重本上线率达35.2%。
 
2009年高考
 
蜀光中学2009年高考在北大清华全省招生指标大幅度下降(仅有103名),重本线紧缩15%的情况下,蜀光中学高2009级全体师生通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创下2009年高考累累硕果。
 
1、我校有5名同学考了610分以上,均可望考入北大清华,比2008年多2人。
 
2、全市理科前三名郭雨晨、李宗锐、黄蕾蕾均在我校。
 
3、我校本科上线人数大幅度攀升至774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重本上线202人,文考643人上本科,艺体131人上本科,上线率81%。
 
2010年高考
 
历史性跨越!蜀光中学高2010级高考成绩喜报!
 
为梦想,聚蜀光,千日磨砺赢得高考捷报喜传;在杏坛,思教育,数载耕耘铺就学子似锦前程。
 
2010年高考,蜀光中学实现历史大跨越,在参考人数仅1100多人的情况下,本科上线人数首破900大关。
 
——陈哲沁、贺溯同学,喜获市理科第一、第二名!陈哲沁等5位同学有望被北大、清华录取!全市理科前6名,该校占5名;全市理科前15名,蜀光拥有10席。
 
——不含任何加分、艺体生,上重本214人,较2009年增加十多人,重本上线率全市第一。
 
——不含任何加分、艺体生,上本科765人,较2009年增加一百多人,本科上线率全市第一。
 
——不含任何加分、艺体生,文科上重本32人,上二本124人,上本科线172人,重本上线率全市第一,本科上线率全市第一,文科实现重大跨越!
 
——艺术特长生上本科线133人,体育特长生上本科线29人,较2009年艺体生上线人数增加30余人,艺体教育继续成为新的增长点之一。
 
2011年高考
 
领衔川南,蜀光高考彰显名校实力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高考当中,蜀光中学彰显王者风范,7人上北大清华录取线;在全市高考理科前20名中,一举占得18个席位;全市文科前20名,蜀光占7人。蜀光中学本次共有260余人上重本线,近900人上本科,名校实力领衔川南。
 
全面发展,艺体教育续写蜀光特色
 
于此同时,蜀光中学的素质教育也绽放异彩。艺术、体育特长生专业上本科线162人,其中上重本线41人。另外,有34名体育特长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加分资格,促其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继续深造。
 
学校成就
八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尽心为公,努力增能之校训为办学宗旨,向高校输送了一万多名大学生。校友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王亚辉、侯朝焕、工程院院士胡海涛等著名专家在内的军级以上领导干部、教授级博士导师、有突出贡献的学者2500余人。学校多次受到各级政府、教委的表彰。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形成了个人、组室、学校三位一体的科研网络。学校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自贡市八五期间微机推广应用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实验和学科试题库软件开发,中学体育成绩管理系统,省电教馆规划的研制CAI课件及开展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生物,省教科所科研项目函数图象、平面曲线、空间图形(W、D、J)辅助课堂教学软件开发与教改实验,作为主研单位之一与西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了主研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等。这些课题有的已结题,有的尚在进行,一批科研成果已在校内外推广应用。
 
蜀光中学主要是为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远期办学目标是创建饮誉海内外的中华名校。
 
学校领导
校长、党委书记:熊勇
 
副校长:苏春荣
 
副校长:龚年跃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周勇
 
副校长:毛德君
 
副校长:朱晓彤
 
副校长:阮佳望
 
蜀光校史
蜀光中学自1924年建校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80年的历史过程,其间它从一个规模狭小、设备简陋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一个校舍齐全、设备先进的完全中学;从一个中国民主革命初期的普通初中,发展成为一个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著名中学;从一个地方中学,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80年来,蜀光中学为祖国培养了5万多名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不仅遍布祖国各地,而且远及世界各国,为家乡、为祖国、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他们中间还涌现了大量的杰出人物,其中有革命烈士、政治活动家,有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有各种科学家、专家、学者,有各种艺术家、作家、表演家,有各种体育健将,还有各行各业的建设者、管理者,以及在各种岗位上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工作者和劳动者。
 
还应指出,蜀光中学也培养了教师们。蜀光中学前后有教师数以千计,他们在教学工作中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他们或者成为终身的优秀教师,或者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
 
蜀光中学80年来的诞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以及它所做出的辉煌业绩,翔实地、详尽地载入了这本校史中。
 
为什么蜀光中学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做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呢?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个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发展。没有8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没有蜀光的发展。蜀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蜀光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反映,中国社会发展是蜀光中学发展的大环境和根本原因。
 
其次一个原因是学校的上级领导、学校的领导、全体教师、学校员工和全体学生抱着振兴中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思想,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才使学校工作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当然还有其它原因,这些原因读者自己可以从校史中去探索,我只想就一个原因谈谈我的看法,那就是校训“公能”在蜀光中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很多学校都有校训作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但实际上不一定起什么作用。往往形同虚设。但是蜀光的校训“公能”自提出以来数十年深入人心,历届学生对之印象深刻,其言行深受校训影响。“公能”校训原是老教育家张伯苓于1934年为南开中学规定的,1938年他担任蜀光中学董事会的董事长后,又把“公能”规定为蜀光中学的校训,并由新任校长喻传鉴书写“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八个大字嵌于墙上。校训并不仅是一句口号,喻传鉴校长在他提出的《三年改进计划》(把蜀光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的计划)中具体规定了落实“公能”的一系列措施,包含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公能”训练,这同我们今天讲的全面素质教育在一般理解上确乎没有什么区别。“公能”可以说是对这种素质教育的最扼要的概括,最易于为人们所掌握和理解,最便于人们身体力行。
 
中国很早就有了把人的素质区分为公德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做法,《周易·乾》载:“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德”是品德,“业”是业务、事功,即能力。《礼记·礼运》说:“选贤与能”。“贤”是品德好,“能”是业务好、能力强。孔子把人的好品质区别为仁、智、勇,仁是德行,智是理性、智力,勇是品德,也是力量。孔子教人六艺,其内容与今天的德(礼)、智(书、数)、体(射、御)、美(乐)、劳(射、御)相当。后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这三方面就是品德、专业和二者问题的解答。张伯苓提出的校训“公能”正是抓住了人的素质的这两个最基本方面——品德与才能,这是最简洁的概括。张伯苓当然不能以一个中性概念如德、品德作为校训,便以“公”来代表好品德,这也正是抓住了品德的精髓。所谓道德或品德,诚然有对己的问题,但更根本的是对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根本就没有道德问题,也就无所谓对己的问题。如何处理公私关系是伦理道德关系的核心,因此,中国传统道德把“公”(把整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仁”(爱人)摆在突出的地位,提倡“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种观点贯彻了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张伯苓是现代民主主义教育家,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他们对人的素质的概括表现了高度一致。
 
蜀光烈士纪念碑
毛泽东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了衡量文艺作品,也是衡量文艺工作者品质的两个标准,他把一个叫做政治标准,一个叫做艺术标准,前者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方向问题,后者是怎样为人问题,艺术水平问题。他指出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政治倾向。”(《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0页)后来毛泽东把对艺术工作的要求扩大为对一切工作的要求,称之为政治与业务或红与专,他说:“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毛泽东选集》第7卷第351页)毛泽东所谓“政治”是广义的,即立场、方向、品德、目的,用一个时髦名词,即价值取向或价值观,他认为政治这个名词是会永远使用的,但内容会变化。换言之,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指任何人的活动都不会没有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而“专”、“业务”、“技术”指的是才能、能力、手段、方法,这是任何人的活动所不能没有的另一主要方面。正如轮船在大海航行,要从此岸达到彼岸,有两样东西缺一不可,一个是舵,一个是发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最喜欢使用的概念是德与才,叫作“德才兼备”。“德”指的是好的品德,即美德;“才”是能力。例如陈云说:“德才兼备,才干固然要有,但德还是第一。”(《陈云文选》第3卷第359页)邓小平说:“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邓小平提出的“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也可以概括为德才两个方面。上世纪90年代教育界研究热点之一的全面素质教育和江泽民多次谈到的人的全面发展,都可以最后概括为德与才两个方面,而各种好的品德中,“公”是主要的品德,马克思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二者缺一不可,只要一个方面,或只强调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当然,不能否认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德与才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的不同,但不能否认德与才的共同性,也不能否认各种公与能的共同性。以上的说明的主旨在于论证德才兼备或立足公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共同优秀传统,也是贯穿于蜀光中学两个时代推动蜀光中学不断发展的主要的精神动力。尽管中国的社会制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蜀光中学的性质也因之发生了变化,“公能”校训始终在推动学校蓬勃发展,在推动广大学生茁壮成长。
 
前面已提到,当张伯苓把“公能”规定为蜀光校训时,“公能”训练就已具体贯彻于学校的教育计划之中,“公能”思想就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当我所在的高中1942届毕业时,就留下了“公能台”;初中1942届毕业时,留下了“公能路”,作为纪念。后来许多老师和学生回忆起在蜀光的经历时,都要谈到“公能”校训对他们的影响和作用。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百岁老校长陈著常,他在90岁诞辰之际写的《我与蜀光中学》一文,总结了他在蜀光无论是作老师还是作领导,十多年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实践“公能”校训。他把这个经验概括为16个宇,那就是他的学生们深为赞颂的“立足公能,严格要求,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老校长陈著常百岁华诞纪念文集《期颐之光》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公能”校训,使这本书几乎成了一本“公能颂”。
 
事实告诉我们,关于“能”,没有争议,没有谁反对人都应有能力;关于“公”,争议一直不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体主义(公)遭到许多诘难,有的人认为应该以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成为主导的价值观。但是蜀光中学的发展证明,“公能”校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但在民族解放斗争年代和人民解放斗争年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年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改革开放年代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有充分的根据肯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公能”校训仍然是蜀光中学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在热烈庆祝蜀光中学校庆80周年之际,在反思过去80年的历史和展望将来的前景之际,蜀光中学一定会继续大力弘扬“公能”校训,使广大的蜀光学子把“公能”二字深深地永远铭刻于心并身体力行。
 
我充分相信,蜀光中学将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坚持老一代教育家们为蜀光中学铸就的优良传统,结合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公能”校训具体贯彻在全面素质教育之中,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蜀光名校友
王方定,男,1928年生,四川自贡人[4]?,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去到了原子能院,并在1959年和他的小组开始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部件——点火中子源。十年动乱期间,他虽身陷囹圄,遭到极不公正的对待,但对原子能事业依然忠心耿耿,。1979年他调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转向放射化学的基础研究, 先后组织了许多科研项目,在乏燃料后处理、裂变化学、人工元素化学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曾经获得多项国家发明奖,并被评为核工业部的劳动模范。
 
侯朝焕,男,1936年9月出生于四川自贡市,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系统芯片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侯朝焕院士在声学和信息处理领域成果卓越,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完成了12项国家重大项目,其中三项获国家发明奖,四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含中科院特等奖一项)。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主席ArthurW.Winston先生的来信,通知并祝贺声学所侯朝焕院士当选IEEE会士和高级会员。当选会士在IEEE是最高声望的荣誉(themostprestigioushonors),每年只会有很少数量的高级会员,因其在电工和信息技术领域中为人类和科学事业所做出杰出贡献而当选。侯朝焕院士当选会士是因其在先进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方面的杰出才能和贡献。
 
王亚辉,男,1929年~1999年,四川自贡人,细胞生物学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62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研究生毕业。历任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科院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等职务。他长期参与并主持国家生物学科科学长远发展规划,在细胞生物学及生命科学发展的战略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享誉国内外生物学界。
 
胡海涛,男,1923年10月21日生,四川省自贡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家。1942年考入在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194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曾任中国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所研究员。1994年胡海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海涛1998年10月30日逝世。
 
王锡仁,男,1929年10月生,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中国著名作曲家。先后就读于自贡蜀光中学、重庆清华中学、敦义农工学院纺织系。王锡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主创过家喻户晓的歌剧《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于1985年退休,退休后写出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父老乡亲》、《白发亲娘》、《中国的月亮》等一批优秀的作品。
 
蜀光校歌校歌歌词
沱江之滨 釜溪之津[5]
 
巍巍我蜀光精神
 
汲汲骎骎 月异日新
 
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 文质彬彬
 
沱江之滨 釜溪之津
 
巍巍我蜀光精神
 
校歌词汇译释
沱江:沱江是四川一条与众不同的大河。沱江的发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缘的九顶山,又名茶坪山。
 
巍巍:高大雄伟 汲汲:剧也《前汉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
 
駸駸:马行急也,引自《康熙字典》 发煌:发扬光大
 
无垠:无限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赞美南开精神中对受教育者要求的
 
以铸:教育就是要铸造大仁、大智、大勇、真诚、纯朴人的文化素质和品德
 
以陶:教育也陶冶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 文质:文化素质
 
彬彬:文雅,代表高水平
 
校歌在第一段落的三句歌词中直接高唱出歌的主题:南开精神。南开校歌实际上就是南开精神的颂歌。
 
第二段歌词中,汲汲駸駸是追不及待的意思,也正如毛主席在诗词中所说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月异日新是校训的下半句,意即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永远踏着新的步伐走在时代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南开学人只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前进,我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第三段美哉大仁,智勇真纯是对南开精神实质的赞颂,“大”字指大仁、大智、大勇,南开人的光辉典范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大仁、大智、大勇的伟人风范,也可以看到南开精神所要求的真诚和纯朴,南开教育就是要造就出大批量的文化素质高超的人才。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