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攀枝花三中毕业证样本

攀枝花三中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学校简介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创建于1978年8月,2003年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全省35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办学实力及业绩进行综合评估,市三中名列全省第十六名,是川西南地区唯一一所进入全省前20名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根据富于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学校在思想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创造成功”的精神。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的发展和成功作为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特点得到健康发展;兴趣、爱好得到良好发展;潜能、才智得到充分发展;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发展。
 
历史沿革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始建于1978年8月,原校名渡口市炳草岗第三中学校(俗称“炳三中”)。1987年3月因渡口市改名为攀枝花市,学校更名为攀枝花市第三中学校。1989年,学校根据省厅要求撤消初中,12月经攀教中(1989)字第276号文件批准最终定名为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
 
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1978—1984)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粉碎“四人帮”后的中国,各行各业拨乱反正,百业待举,百废待兴。1977年,国家经邓小平同志提出并恢复了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止的高考制度,1978年又提出要在各省建立首批重点中学的构想。渡口市委、市政府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渡口市基础教育的实际,签发渡委发(1978)字第9号文件决定集中全市优势力量创办一所重点中学,为国家、为渡口市培养人才。市教育局雷厉风行,于1978年4月抽调倮果中学校长王吉祥负责筹办,正式启动了渡口市炳草岗第三中学校的创建工作。
 
为使学校能在当年招生并开学,市教育局决定将原教师进修学校校址,改拨给炳三中,投资300万元,加速建设炳三中校园。先后修建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及食堂、校办工厂等教学生活设施。在校园建设的同时,市教育局迅速从全市抽调40名骨干教师及职员,后逐年陆续调入优秀教师,组成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以保证三中的教学质量。
 
建校初期,市教育局任命王洪臣为校长,张蕴辉任副校长兼支部书记,王吉祥、陈朝斌任副校长,组成炳三中首届校级领导班子,并为学校制定了“为渡口市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办学目标。
 
1978年秋,炳三中面向全市招收首届两年制高中六个教学班共247名学生,同时招收两个班初中生(后因校舍等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初中生分流至其它学校就读)。开学后,因校舍建设尚未完工,六个高中班暂借炳二中教室上课,住校生则暂借炳一中教室住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育教学工作。直至1979年4月教学大楼落成,方迁入新校址。
 
学校开创初期仅有一栋教学楼,一楼为男生宿舍,二楼为女生宿舍,三楼是六个班的教室,四楼是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
 
全校师生一边坚持正常教学工作,一边积极参加建校劳动。上课之余,参加除草、平整场地、搬运教学设备等劳动。当时学校生活用水困难,学生每天在教师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到九附六(公交公司)端两盆水,一盆给学校食堂,一盆留作自用。学校还组织师生参加校园绿化活动。建校初期学校没有运动场地,开始在市体育场上体育课,迁入新址后,体育课都是在教学楼前进行。1979年炳三中首届田径运动会是在教学楼前用一辆解放牌汽车碾压平整出的仅有200米跑道的场地上举行的。
 
学校创办初期,教学设施条件简陋,生活环境艰苦。但学校领导班子办学目标明确,工作作风扎实深入,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肩负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全市人民的期望,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建校,坚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坚持按教学大纲要求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全校教师勤奋敬业,热爱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倾尽心血,培养人才。
 
炳三中建校,正处于“文革”动乱刚刚结束的历史转折时期。学校把“拨乱反正”的思想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德育工作的首位。坚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学习目的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及爱国科学家的事迹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学校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通过举办《为中华崛起》为主题的演讲会,学习《可爱的中国》、《高山下的花环》、《大地的儿子》的读书心得报告会,歌颂党、歌颂伟大祖国的歌咏会,以及各种有意义的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做“四有”新人。
 
这一时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先后成立了数学、化学、生物、外语、航模、摄影、无线电、美术等科技活动、课外活动小组。开展课余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当时各课外活动小组采集的标本,制作的教具,写作的科技小论文在省、市获得奖励。
 
教学上,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师德、教风的培养。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献身教育的优秀教师事迹,鼓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渡口市的教育工作。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外地大专院校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在校内发挥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组织教师摸索教学规律,加强“双基”,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能力。在教研教改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1979年,语文教师王文君总结的“教材定向,范文引路,专题仿写,典型评议”的作文教学法;1983年数学教师李之侠试验总结出的“自学能力培养法”;化学教师刘洪森、黄绍松总结的“发现法’’等一批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先后在全市乃至四川省进行推广。
 
到1984年,渡口市三中,共培养了三届高中毕业生,总计563人(82年因学制改变,无毕业生)三届高考上大专线230人,平均上线率为40%,在当时全市上线人数中占45%以上。81届毕业班学生唐飞考上北京大学,成为该市第一位考入北大的学生。在艰苦创业的建校初期,三中人用出色的教学成绩向全市人民实践了“为渡口市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诺言。
 
1979年秋,炳三中招进初中两个班,后每年均招两个初中班,直至1989年因执行上级精神,停止初中招生。学校更名为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初中最后一个年级于1992年7月毕业。
 
1982年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渡口市三中为四川省重点中学,市三中进入全省42所省重点中学的行列。
 
改革创新奠基导向(1984—1992)
 
1984年王文君任校长,陈鸿志任党支部书记,蔡仲富任后勤副校长。85年李松柏任教学副校长。同时学校组建“三处一室”,完善了学校的管理机构。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学校明确提出了“校风要正,管理要严,教学要活,质量要高”十六字办学思想,逐步形成了较为明晰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的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激励全校师生团结奋进,竭尽全力谋求学校的发展。
 
新班子上任之初,针对当时学校管理上出现的较为混乱的局面,根据十六字办学思想,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广泛开展“争创文明学校,文明班级,争当文明学生”的三个文明竞赛活动,开展“美化心灵,美化环境”的两美化活动。同时整顿学校领导机构,改革管理体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教育先行,管理紧跟。以改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的成果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用半年时间整顿学校的教学秩序,扭转了学校秩序混乱的局面,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步入正常轨道,为推行各项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5年起,学校在管理上推行民主治校,在推进学校管理的改革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1988年学校出台《攀枝花市第三中学议事规则》,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及学校各部门的权限及职责,建立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成立校务委员会,建立校务工作会议和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大刀阔斧地对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一重要改革举措理顺了学校管理的关系,形成了教育管理机制的良性循环,有力地推进了市三中民主治校的进程。
 
针对当时对教职工的工作实绩没有历史记录,对教职工的工作状况无法作出客观公平评价的实际,学校建立教职工工作质量考核档案,制定了“教师二十条”和“职工二十条”两个考核文件。以学生为主体考评教师,以教师为主体考评职工。同时实行校级干部考评中层干部,校务委员会考评校级干部的逐级考评制度。并在“考评条例”中明确规定“今后该校教职工调资、转正、定级、评奖、选模,均以考评档案为主要依据”。这一考核制度的创立与实施,有力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益,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秋,学校在管理体制上,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探索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年级主任负责制。“年级主任负责制”在当时的学校管理中是一个新事物。《市三中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的规定》,明确规定“年级是学校的一级管理机构,年级主任负责该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对校长负责”。学校授予年级主任对年级的行政管理权、教学组织权、人事管理权、部分财经权,并明确年级主任属学校中层干部。使年级在管理上能根据校长的工作意图和学校的教育计划,相对独立地去开展各项工作,完成年级所应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这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教育教学的管理更加深入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市三中年级主任负责制的管理经验在攀枝花市及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少学校到市三中考察学习,并纷纷借鉴移植了市三中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在德育改革研究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德育工作的实际,推行德育学分制,制订出“德育学分三十条”,并编印了《德育学分手册》对学生的操行品德进行考核记载,量化评分,使学生德育评价标准化、计量化,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这一德育改革成果在全国产生良好影响,市三中教师因此而被邀请至北京师范大学做报告。
 
1986年王文君校长代表市三中参加在青岛召开的首届全国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并被选为副理事长,使市三跻身子全国知名中学的行列。
 
1989年学校成立学科委员会,以加强各学科教学的管理与研究。
 
为引进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开阔干部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学校先后邀请天津南开中学校长韦力、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梅向明、人民大学附中校长胡俊泽、北京四中校长刘秀莹、北京大学附中校长夏学之等国内教育专家到学校考察讲学。
 
在教学上,王文君校长主张百花齐放,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和特点,倡导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陈旧的教学方法,开创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使三中逐步形成了“教学活、质量高”的办学风格。同时,主张打破传统的教学程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时空观念,开辟第二课堂,使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得以延伸和扩大,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变。当时市三中的第二课堂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各学科兴趣小组,学科小组由各学科教师组织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二是课外文体活动;三是学生自主办刊,当时学生自办刊物有《希望》、《启明星》、《环球老鸭》、《理化天地》、《青年文史》、《世界》等。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当时教育改革的方向。
 
1984—1991年,市三中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在攀西乃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84级陈晖高考化学100分,考入南京大学;周雷考入复旦大学。85级陈远考入清华大学;87级张远强考入清华大学;88级袁红球考入清华大学;89级陈翰考入北京大学;89级陈翰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获全国一等奖,选拔进当年国家物理奥林匹克冬令营,这在全市乃至攀西地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学校各项改革正待深入发展之时,。1986年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与1989年的“六. 四 风波”给学校改革造成影响与干扰。王文君校长与陈鸿志书记经过对社会形势和学校状况的分析研究,带领学校班子及全校教职工,坚持贯彻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的指示精神,教育并引导全校师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站在斗争的前列,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的一致;自觉抵制社会思潮的侵蚀干扰,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1989年6月,风波平息,在攀枝花市委召开的“党的建设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王文君校长代表市三中在会上作了《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是怎样带领师生反对动乱的》的发言。
 
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这一时期学校的勤工俭学校办企业开始起步。1984年筹办了市三中校办钢球厂,1985年钢球厂转型成立金属构件厂,接着学校又开办攀枝花市纸袋厂。1991年开办攀枝花市三中汽车修理厂。同时在总发乡开辟了三中校办农场。校办企业的兴办和发展,一方面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了活动基地,同时也增加了学校收入,为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经济支持。
 
1984一1991年市三中领导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鲜明的办学思想,推进民主治校及学校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奠定了市三中在攀枝花市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发展特色争创名校(1993—1999)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1993年朱德芬任市三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主持学校工作,刘俊龙副书记分管党务群团及思想政治工作,蔡仲富副校长分管后勤财务、体卫工作,宁长顺副校长分管教学、科研工作。
 
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根据1992年普教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改革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制订并实施《市三中教师工作岗位聘任制》,完善以年级主任负责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理顺学校、处室、年级的职能关系,进一步加强了管理效能。
 
同时,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指引下,根据攀枝花市《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学校提出用五到十年时间把市三中办成“攀西领先,省内一流”的名校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以“崇德、敬业、砺志、博识”作为三中校训,并谱写了《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歌》以激励全校师生砥砺意志,拼搏奋斗。
 
1995年学校根据省教委关于创办高水平学校的号召,制订了《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创名校规划》提出争创“巴蜀名校”的办学目标,并从建设好干部、教师、职工三支队伍,实施“管理运行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加强德育和教学工作,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全面制定了争创名校的任务措施。
 
这一时期的学校德育,坚持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贯彻《中学生行为规范四十条》为突破口,以“三让一树”活动为重点,以系列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开展学生德育教育。
 
学校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德育一日,一周,一月常规”教育活动,以形成良好的校纪校风;加强爱国、爱乡为主题的社会教育,让学生在体会美的同时,增强社会意识和使命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美化育人环境,倡导文明风尚,陶冶学生情操;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充实了学校德育的内容,丰富了德育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95--1996年学校为实现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的名校,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优秀人才,开始探索特长教学的办学模式。1995年秋与四川外语学院联办98级两个外语特长班,1996年秋继续在99级招收外语特长班外,叉与四川联合大学(即四川大学)理学院联办数学、物理、化学特长班;与成都体育学院联办艺体班。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长教学模式。
 
自1995--2002年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采取学生志愿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选材方法,开设外语特长班,数、理、化理科实验班,同时招收体、音、美特长生,分别在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等七门学科中开展了特长教学。七年中,市三中共招收特长生1500多名。以“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为培养目标,坚持富有特色的外语小班教学,数、理、化奥赛培训等教学方式,使特长教学在探索、实践、总结、完善中健康、迅速地发展,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市三中学生先后获国家一等奖53名,国家二等奖116名,国家三等奖217名;省一等奖65名,省二等奖117名,省三等奖136名;1000多人次获市级奖。继9l级学生陈瀚之后,94级学生侯作良,98级学生徐辉,2002级学生简伟华.2003级学生康振宁以优异的竞赛成绩分别人选国家奥林匹克物理、数学冬令营或集训队。首批外语特长班学生在高中二年级时,参加大学非英语专业过级考试,31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
 
学校艺体特长教学,使学生竞技体育成绩斐然,至2002年连续六年稳居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男女篮球队连续七年双双摘取冠军桂冠。学校田径队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2000年团体总分第二名和2001年团体总分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艺术特长生中有数十名学生分别考入北京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维也纳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
 
市三中的特长教育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显著的办学成绩,在攀西地区,乃至四川全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市三中一大办学特色。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1997年秋,学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在聂泽洪副市长“集攀枝花英才,先教育之”的号召下,创办“市三中,四川外语学院附设攀枝花市外语学校”(初中部)。其培养目标为“通过初中三年教育,使学生成为思想纯正,学业优秀,体魄健壮,能力突出,特长明显的初中毕业生,为重点高中培养优秀新生”。在管理上实行住宿制全封闭式管理。学校每年面向全市小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命题考试严格择优录取两个班90一100名学生(后因小学学制改革,每年招5年制两个班,6年制两个班)。市三中附设外国语学校(初中)的创建,招生及其培养目标体现出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及后来创造出在市内初中遥遥领先的教学成绩,在攀枝花及周边地区产生了极为热烈的反响,对提高该市小学及初中的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市三中初中成为深受学生家长推崇,闻名攀西乃至四川全省的知名教育品牌。
 
至此,学校初步形成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教学思想。
 
1998年9月8日学校隆重庆祝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建校二十周年。市委书记秦万祥、市人大主任孙本先亲笔题词,市长吴登昌从中央党校发来贺电,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攀枝花军分区领导、华铁平、刘贤甫、邹吉祥、严秀清、韩宗山、左秀珍、彭方伟及市教育局领导、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了校庆盛典。市委副书记华铁平代表市委、市政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了市三中建校二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三中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1992年附属于攀枝花市纸袋厂的印刷分厂,独立建成攀枝花市三中印刷厂,直到1996年改名为攀枝花市学园印刷厂。坚持办厂到2006年4月学园印刷厂整体转卖。学校的校办企业至此结束。
 
1998年12月14一17日,四川省中学校长联谊会第十一次年会在市三中隆重召开,全省108名重点中学校长到会,省内中学教育精英汇聚一堂,共商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完善提高 创建国重(1999—2003)
 
1999年1月朱德芬校长退休,宁长顺副局长兼任市三中校长,组成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校长:宁长顺,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主管人事、招生、治安工作,联系校行政办公室、档案室;党委书记:苏尊明,全面主持学校党务工作,主管精神文明、普法、工会、共青团、计划生育、民主党派工作,分管德育处;副校长:王廷明,分管行政后勤、财务、勤工俭学、校园建设工作,联系总务处、财务室;副校长:胥刚,分管高中教育教学,协助校长分管高中教育教学、科研、师资培训、教师考核、学籍管理工作,联系教务处;副校长:杜珊明,分管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联系初中部。
 
宁校长上任伊始,首先调整充实了校级及中层领导班子,设立教科处,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明确了管理职能,增强了管理力量,强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为推动学校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学校自2000年起积极推进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全员聘任制,建立了“定岗、定员、定责,分层实施聘任”的《市三中教职工岗位责任制》;从教师德、能、勤、绩量化考评教师的《市三中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和《市三中教职工年度考核制度》。同时根据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课时津贴挂钩,根据考核成绩的优劣,实行“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初步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激励性原则,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学校制订和完善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系统规范的管理机制,提高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能。
 
针对“年级主任负责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年级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关系不顺,工作中常常出现矛盾的情况,学校经过认真调研,先后制定了《市三中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的规定》、《年级主任工作职责》、《学校内部管理规则》等文件,明确了年级主任的地位,明确规定“四处一室”根据学校要求制订有关管理制度,年级负责落实执行;年级工作既受学校“四处一室”等职能部门的指导、督查,又要结合该年级实际情况相对独立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要求。理顺了年级与学校与处室的关系,使“年级主任负责制”更加完善,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更加落实,运转更加稳定、高效。自1986年起“年级主任负责制”施行,几任校长坚持并逐步完善了这一管理体制,使之走向规范、成熟。这一创新的管理体制,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并且成为市三中学校管理上的一大特色。
 
2000年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要在全国创建1000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四川省教育厅在全省创办60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决定,全面启动了“创示”工作。
 
学校总结二十多年的办学思想的发展,提炼形成“修德砺志,善知力行”的办学思想;树立“把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办成教育观念与办学条件与时俱进,质量与特色同步增进,亚热带风光和多样性人文特色并举,攀西独秀,川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为实现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宏伟目标,自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里,市三中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从学校办学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三年中,市三中的学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以“教会学生做人”为核心,构建德育教育体系,拓展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自”教育,开展“六多”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时期,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有“学生合唱团”、“舞蹈队”、“管乐团”、“戏剧社”等,这些学生社团编演的文艺节目,先后在省、市文艺会演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同时学校在全校教职员工中,推行“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学生思想工作全员责任制”,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与落实。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教学上,在这一时期,学校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为教学思想,根据部、省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必修课与选修课互补,活动课与研究课并重”全面而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按部颁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外,开设旨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素质的数十门选修课、活动课,如“时事教育课”、“课外阅读课”、“自主实验课”、“专题辅导课”、“奥赛辅导课”、“技术信息课”、“艺术鉴赏课”,还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汽车修理”、“计算机组装”、“陶艺”、“艺术插花”等劳动技术课程。并撰写了几十册校本教材。同时从高2003级起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高2003级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市三中研究性学习资料汇编》、《市三中研究性学习操作规程》、《市三中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汇编》,完善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阶段评估、总结结题等工作。同时在高2004级、高2005级全面实施。2001—2003年学校研究性学习成果参加第17、18两届科技创新大赛获省一等奖一项,省二等奖一项,省三等奖五项。2002年4月,攀枝花市教育局在市三中召开全市研究性学习现场观摩会,市三中的研究性学习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自1999年起,学校在两年中连续召开三次专题教学工作会,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为指导思想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普遍的调研性听课,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堂好课评价的八条标准,选出20位各学科教师讲授具有各自特色的现代课堂教学展示课,以此为榜样,在全校开展深入扎实的“学习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体现三主思想”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长足的进步,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僵化的面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崭新气象。
 
在“创示”的两年中,市三中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关怀与大力支持下,校园环境、硬件建设得到极大的改善。
 
200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原攀枝花师范学校并人市三中,使三中校园面积扩大到201.46亩,为扩大办学规模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市三中初中部整体迁入原师范校址。高中各年级班级数由原来的8个班扩大到10—12个班。
 
市财政投资4500万元为市三中建成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藏书12万册的图书馆、有室内标准游泳池的体育馆和400m八道的标准体育场。并投资400万元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开通了校园网。
 
2002年学校集资1600万元,建成能容纳1500名学生入住的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
 
两年的校园建设,学校的环境、条件和面貌焕然一新,宏伟的校舍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市三中的教学硬件跻身省内一流的行列。
 
2002年12月省教育厅专家评审组莅f临市三中,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各项标准对学校进行了全面而严格的评估审查。省厅领导与专家高度评价市三中的“创示”工作,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最终市三中以97分的高分,高标准地通过评审,成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三十而立走向成功(2003—-2008)
 
2003年7月,胥刚被任命为市三中校长,组成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苏尊明任党委书记,王廷明副校长分管行政后勤,杜珊明副校长分管初中部教育教学。为健全学校领导班子,加强学校管理,市委组织部于2003年12月任命周治端、顾卫平为副校长,周治端分管高中教育教学,顾卫平接任退休的杜珊明,分管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学校中层干部队伍作了较大调整,增设了事业发展部,负责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负责学校对外宣传,联合办学,引进教师等方面的工作。2006年3月任命罗学林为副校长并调市二中校长陈晓翔回三中任副校长。2006年3月党委书记苏尊明离岗,王廷明接任市三中党委书记。
 
这一时期,市三中校级及中层干部队伍的调整、充实,使学校的领导班子得以加强。经过工作实践的磨合逐步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勤政廉洁、团结协作、运转高效、充满生机的领导集体。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运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发扬开拓进取精神,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教育创新,推进学校事业不断发展,开创了市三中发展的新局面。
 
2003年,学校已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基本完成了建成高效能学校的历史任务。学校今后将怎样进一步发展?新一届学校领导面l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学校领导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在“修德砺志,善知力行”的办学思想的基础上增添“以人为本,创造成功”八个大字,进一步提升、完善学校的办学思想,明确提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时代特色的“创建成功学校”的高远目标,要求学校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加突显“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使每个人(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从而创造更多的成功。“创建成功学校”的办学目标,引导学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为使全三中面临的新形势和推动学校发展的新任务,学校组织干部、教师、职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成功学校”的目标与要求。并颁布“市三中教师誓词”,“市三中校级领导干部素质修养十一戒”,“市三中干部素质修养十四诀”,“市三中教师素质修养‘六多六少”’规范干部教师行为;在教职工中深入开展“没有任何借口”等活动,使全校上下齐心协力,致力于构建适合学生与教师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
 
为了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学校制定了《市三中学校章程》以规则制度的形式,明确学校的办学思想、宗旨、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机制。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制订《攀枝花市三中关于给予“六种人才”特殊津贴的规定》,“六种人才”包括省教育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特级教师、市教育专家、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三中名师、市三中首席教师、市三中教坛新秀。同时决定对学校高级、一级教师发给职称津贴及根据考评结论调整干部、中、高级职员及技术工人职务津贴的各项决定。以较大的力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体现优质优酬原则。这一改革举措,充分调动了各类优秀骨干教师、干部、职员、工人的积极性,人人争挑重担,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
 
同时,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学科配套,结构合理,德才兼备,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在师德建设上,学校要求在教书育人中做到“三爱”:爱生、爱岗、爱校;“三真”:用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用真才实学去满足学生,用真知灼见去启迪学生。同时制订“市三中教师誓词”来要求和激励教师,以坚持每学期以师德问卷调查考核来规范约束教师职业行为。
 
2003年以来的五年中,学校派出40多名干部教师赴欧洲、美国、加拿大考察学习。数十名教师到江苏、河北等地参观学习,以扩大教师视野,转变教师观念。
 
在业务技能上,学校坚持推进“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省市级名师及青年骨干教师。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幸福和生命的价值。
 
五年中。学校教师评为特级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先进工作者2人,省模范班主任2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高评委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4人,市特级教师后备人选2人,市青年骨干教师31人,另有100多位教师先后获得市级各种荣誉。
这一时期学校德育坚持“全员参与德育,全程渗透德育,全面和谐育人”的指导思想,构建以“教会学生做人——做现代文明人”为核心,以初中“养成教育”,高一“适应教育”,高二“人格教育”,高三“成人教育”为内容;以“近、小、实、亲”为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的德育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起开展“三中教师进万家”的家访活动,要求各年级教师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到各区县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就学生教育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交流。这一活动的开展深得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从93年起学校创学生业余党校,至今已开办15期,培养了856名学员,先后从其中的优秀份子中发展了45名中共预备党员,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在教学工作方面,学校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坚持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深化以“三主”思想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003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直接领导,由特级教师、省市名师组成的“学科指导委员会”。构建了以学科指导委员会为核心,以年级备课组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体系,增强了教学研究和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各年级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和以备课组长为学科质量责任人的年级学科教学质量集体负责制,有力地促进了集体教研备课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师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同时每年组织特级教师、市级名师、省市骨干教师献课和全校性大面积的听评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不断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和成果,促使不同层次的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确保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年级教师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003—2006年市三中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四年高考重点上线平均人数占全市上线人数的48%,本科上线人数占全市上线人数33.8%;四年全市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33人,其中市三中22人,占全市比例为66.6%。
 
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奖多项。2005年市三中学生参加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2006年参加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获全国一等奖并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获优胜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全国一等奖,并代表中国到泰国曼谷参加国际大赛,获优胜奖。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2004年4月,市三中与加拿大里昂国际学院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并于7月创办国际双语班,自当年起每学年招收两个班lOO名学生,最终形成三个年级六个班的规模。国际双语班的办学目标是“贯彻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多元发展,特色创优的教育思想;培养志向高远,思想纯正,学业优秀,特长明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其具体目标是:确保高中各学科教育质量,高考中优秀学生能考入重点名校80%以上的学生能达到本科录取线。学生毕业时应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具备运用纯正英语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
 
学校为国际双语班配备了优秀教师和外籍教师,确保其师资力量。同时每学期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分别于2005年暑假和2007年寒假组织了40多名师生赴加拿大和美国开展夏令营及冬令营活动。
 
自2005年至2008年,共推荐30多名学生分别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等国留学。国际双语班的开办使市三中的特长教育走上了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扩大市三中高中的办学规模,调整全市的学校结构与布局,决定市三中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与市三中剥离。市三中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自创办以来,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高远的培养目标,优质的资源配备,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教学成绩,成为攀枝花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品牌,在攀枝花市及周边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市三中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培养并输送到高中的首届毕业生于2003年参加高考即一鸣惊人,当年市三中8名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有7名来自市三中初中部。2003年一2006年市三中高中毕业生中最优秀的学生中有80%为市三中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培养和输送。市三中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于2006年7月停止招生,剥离三中,移至市一中,与市一中合并,保留市三中外国语学校的校名独立办学。初中部部分教师调至市一中,部分教师留校继续完成初中三个剩余年级的教学工作,至2009年送完初中部最后一个毕业--年级,留校初中教师逐年过渡到高中任教。市三中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的停办无疑对市三中的发展是令人惋惜的损失。
 
2004—2007年是市三中校园建设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学校于2004年建成中心文化广场,完成了人工草坪和塑胶跑道的铺设,设计建成造型新颖的东大门和北校门,实现了校区的完全封闭。2005年学校为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以集资建房的方式,建设三栋26层共312户电梯公寓,经学校领导多方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电梯公寓于2006年底落成交付使用。如今在市三中校园东边,机场路旁高高耸立的造型新颖,气势宏伟的三栋电梯公寓,不仅彻底改善了三中教职工的住房条件,而且成为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的景观。
 
2006年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为进一步改善市三中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决定先期投资1800万元,在原初中部旧址建设“高三园”。“高三园”采用上海同济大学的设计方案,融各类教学、生活设施于一园,形成与市三中主体校园相连,又相对独立的既具有现代化气息,又具备文化园林式特色的教学生活园区。为市三中毕业班学生提供条件越优的学习环境。
 
2007年4月28日——30日,四川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市三中隆重举行。市三中优美的校园环境与出色的组织接待工作,受到与会省厅领导及各地市州代表队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扬。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建校30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升人各级各类大学9000多名,30年高考平均升学率为72.2%,培养初中毕业生3600名,95%以升人重点高中。至今,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著名大学,数百名优秀学生留学海外,数以千计的学生成为奋斗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可谓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园林式学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各种荣誉称号,并连续12年获市教育局督导评估“优秀学校”称号。
 
市三中以其与时俱进的先进教育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学校管理,雄厚的师资力量,突出的教学成绩,一流的硬件设施,优雅的校园环境,成为攀枝花市基础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成为享誉西蜀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并正以坚实的步伐向成功学校的宏伟目标迈进。
 
校容校貌
现学校占地201.46亩,生均占地面积46.15平方米,建设面积60049平方米,生均17.83平方米。学校拥有省内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有藏书12万册的图书馆,设施一流的体育馆,88座的电子阅览室,可容900人集会的科技报告厅及400米标准运动场。
 
办学条件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学班62个,学生共计365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0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1人(含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实验师1人,省骨干教师6人,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市学科带头人13人,市骨干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75人,市直属学校学科带头人1人,市直属学校骨干教师13人。
 
办学成果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近年来,学校高中毕业生合格率为100%,毕业会考一次合格率为99%。学校升学率逐步上升,1999年以来稳定在85%以上。同时,学校注重外语、理化和音、体、美等特长教育。这些特长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累计达200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一等奖56名,二等奖132名,三等奖227名;省一等奖67名,二等奖121名,三等奖145名;1000多人获市级竞赛奖。2002、2003年连续两年参加国家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各有31名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其中一人在英语托福考试中取得了630分的高分。学校有5名学生以优异的物理、数学竞赛成绩进入国家奥林匹克冬令营和集训队,被国内顶尖大学免试录取,书写了攀枝花市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史上的辉煌篇章。2005年该校电脑机器人代表队夺得全国 一等奖并代表中国赴泰国参加国际机器人大赛。
 
学校领导
王廷明:校长,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教育助学发展研究会、校友联谊会的工作。
 
顾晓明:党委书记,全面主持学校党务工作,负责学校党委办公室,各党支部工作,指导学校工会、共青团、妇委会、民主党派的工作。
 
罗学林:副校长,负责学校行政办公室、总务处和膳食科的工作和2015届教育教学工作。
 
陈柏羽:副校长,负责学校德育处、信息技术中心、安全保卫、城乡综合治理和2014届教育教学工作。
 
李 刚:副校长,负责学校教科处、教务处、事业发展部及2016届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荣誉
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正以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一步步走向成功。
 
相关新闻
市三中:市心理专家徐沛老师到攀枝花市三中开展高考考前团体辅导
 
2013年3月26日下午15:30分,攀枝花市妇联权益部、儿童部长,国家二级咨询师,心理专家徐沛老师到攀枝花市三中对部分高三师生开展了高考考前专题团体辅导。
 
攀枝花市三中对徐沛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帮助与关爱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学校欢迎社会上更多像徐老师一样热心的有实之士以各种形式参与到三中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