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毕业证样本

学校以为学生谋职、谋生、谋幸福打下基础为办学目标,以创办全国示范性现代化特教学校为抓手,坚持教育科研兴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实施“个别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特长、补偿学生残疾缺陷、进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都采用个别化教育模式,努力使学生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二是强化口语训练。作为全国内地第三批实验聋校,在口语教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配置先进的听力检测和语训设备,制订个别化语训方案,设立强化口语班,开展口语交际课研究,使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能力普遍增强。三是开展“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课题研究,通过加大阅读量,弥补耳聋缺陷,扩大信息源,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抓好了,就能够使盲聋学生享有同健全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成果的机会,获得基本技能。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坚持综合素质与培养技术技能并重,面向市场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盲生部开设推拿专业,聋生部开设服装、美术、美容美发等专业,使学生一专多能,为融入主流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学校还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自信心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工厂、走向集市街头,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与健全人交流,从而有效改变了学生自我封闭的状态,消除了与健全人接触的陌生感,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以科研引领教师队伍提高素质。学校从十几个校、省、国家级课题研究到有系统、有计划的校本课程开发,都取得丰硕成果,有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特教专家的高度评价。通过教研,历练出一支作风扎实、思维敏捷、善于总结教学规律的科研型教师队伍,也推动着课堂教学的改革。面对普校新一轮课改,教师走进新课程,用新课程的理念改进教学,积极开展“以课堂实例为载体、以校园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广大教师认真钻研计算机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各种管理平台操作、各种检测操作等,力求在多媒体教学、各项管理、聋儿早期培训、听力检测等方面达到国家示范化、现代化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提高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交融程度,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作为统领全市特殊教育教研和发展的中心校,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每年举办全市性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或骨干教师培训班,专题研讨等,学习国际特殊教育新理念,把握特殊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掌握现代特殊教育教学手段,有力地推进了烟台市特殊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历史沿革编辑 播报
光绪十三年(1887年)米尔斯夫妇在登州(今蓬莱)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一所聋哑学校“启喑学馆”,经费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提供。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米尔斯先生去世,长老会停止经费供给,学馆被迫停办,但米尔斯夫人继承夫业,一面在乡间布道,一面写信向欧美各国友人联系,以恢复中途停办的聋哑学校。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在美国罗杰斯特聋哑学校校长Z·F威斯特维利的帮助下,米尔斯夫人将学馆迁至芝罘,在通伸一所客栈中租赁两间小平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米尔斯夫人用亡夫的抚恤金、贷款和募捐所得经费,在芝罘东山海滨购地17.5亩,建筑一栋二层楼房和数间平房,学馆开始有了自己的校舍。宣统元年(1909年)学校接到长老会的通知,确定学校是在长老会委员会领导下工作,长老会仍可供给学校45000美元的经费,此后,学校分两次征地28.5亩,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学校占地48亩,有楼房六栋,平房数间。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米尔斯夫人的外甥女安妮塔·E卡特小姐来校助学。来烟后,她首先健全了学校制度,第二年又招收了一名聋哑女生,后又相继招收了六人,成立了女生学房,改“启喑学馆”为“烟台启喑学校”,民国十二年(1923年)米尔斯夫人退休,卡特小姐任校长,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卡特小姐从学校管理和教学上加以改进,学校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为全国举办了三期师范班。以后十年,处在动荡的战乱年代,学校日渐萧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寇侵烟,第二年,卡特小姐回国,美籍女教师魏德凌女士任校长,学校被日伪政府接管,更校名为“烟台市立启喑学校”;民国卅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魏女士回国,由华人栾雪琴任校长;民国卅二年(1943年)王昭宁女士任校长;民国卅四年(1945年)马秀芳代校长,八月,烟台首次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民国卅六年(1947年)秋,国民党来烟,学校屡遭抢动和破坏,学生减少,经费无望,第二年春,学校只得将衣食无靠二十余名学生遣散回家。
民国卅七年(1948年),烟台二次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调整充实了学校的干部教师,于十月二十日复学,改校名为“烟台市聋哑小学”,学校有学生40余人,并附设了东山普通小学。1951年,接收了瞽目学道院和孤女院。1952年7月,学校迁至静安路,成立了盲生班,将校名改为“烟台盲哑学校”。
1957年,盲生迁入青岛盲校,校名改为“烟台市聋哑学校”,1961年,又招收了盲生班,1962年,学校恢复原名为“烟台盲哑学校”。
文革初期,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资料、教具被烧毁砸烂,学校的教师学生所剩无几,直到1970年,学校才恢复招生,1972年扩大招生,教师陆续调回,恢复了正常的学校生活。1979年,地区教育局正式公布烟台盲哑学校为全市聋教育中心,定期组织全市聋校教师开展学习、教研和培训活动。1987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学校挂两个牌子:“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烟台市盲人学校”。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